據6月13日《羊城晚報》報道,廣東省深圳衛生系統正掀起一場反腐風暴。根據深圳市檢察院官方微博通報,深圳市區兩級檢察院反貪部門同時展開專項行動,針對深圳市多家醫療機構部分行政管理人員在醫療設備、藥品、耗材采購過程中的商業賄賂犯罪進行打擊。目前已對該市市、區兩級13家醫院的16名管理人員以涉嫌受賄犯罪立案偵查,其中包括9名正(副)院長、7名科室負責人。
醫療行業從事的是“治病救人”的工作,在這一“白衣天使”職業領域里,本應是“潔白”的神圣與令人尊重的崇高。然而,近年來,我們卻屢屢看到醫療行業曝光出來各種的“天價黑幕”、“采購腐敗”以及“醫患沖突”等“病癥”。面對這些“病癥”,當如何下“猛藥”,求“療效”?
深圳醫療系統“地震”風暴敲響程序“廉潔”警鐘。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生委主任江捍平認為,必須對醫療系統受賄行為進行整治,因為醫務人員收受商業賄賂其實直接損害的是病人的利益。一群人出事,證明現在的醫藥招標采購環節是有漏洞的,光靠廉政教育是不夠的,必須從源頭招標采購制度上改革,堵住漏洞——因此,我們必須要讓醫療設備、藥品、耗材采購過程更加陽光透明,要在程序“廉潔”上下功夫,在環節公開上下功夫,要讓每一個環節都經受監督與檢驗,絕不讓腐敗得到滋生的土壤。
深圳醫療系統“地震”風暴敲響案件查處警鐘。腐敗無孔不入,只要有利益存在之空間,就必然有敢于伸手、敢于以身試法者。必須保持案件查處的高壓態勢,才能夠起到深刻的警示作用、震懾作用,才能夠起到深刻的懲戒效果與法紀教育效果,才能夠伸張正義,讓警鐘長鳴,讓更多的領導干部對此引以為戒。否則,“潛規則”及“黑幕”橫行,則會讓不正之風愈演愈烈,嚴重地侵害民眾的權益。
不正之風之“病”須下“重藥”治,違法亂紀行為須出“重拳”打,是行業健康發展之必需,更是民眾之迫切期待。面對這次深圳醫療系統“地震”,我們應有深層次的思考,要以有力的措施推進醫療行業、教育領域、保障性住房、民生事項等民眾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問題邁向陽光化、透明化與廉潔化,要讓敬畏法紀、遵循職業道德成為工作常態,要讓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最有效的保障。(陳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