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工作中,全市組織系統認真落實黨管人才原則,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凸顯了人才總量大、高端化發展的明顯特征。
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劉宇輝介紹說,市第十次黨代會后,北京制訂實施了《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堅持“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資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打造具有首都特色、時代特點的人才工作體系。
他說,北京市著眼建設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以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才特區為契機,實施重大人才工程、人才項目,統籌推進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實現央地、區域、城鄉人才一體化建設。
據介紹,北京堅持“知尋引用”人才工作方法,以延攬海外高層次人才為重點,統籌開發高端人才資源。在認真落實中組部吸引海外人才的“千人計劃”的同時,實施了“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成立了北京海外學人服務中心,并在華盛頓、硅谷、多倫多、倫敦、東京、慕尼黑、香港和悉尼設立了8個海外人才聯絡機構,在澳大利亞聘請了10名北京市政府“海外人才工作顧問”,搭建了海外人才與首都溝通交流的橋梁,打造探尋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專業化平臺。截至目前,北京地區已有629人入選“千人計劃”,301人入選“海聚工程”。
此外,北京市緊抓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的契機,積極創新人才政策和工作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利用包括股權激勵、科技金融體系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在科研經費使用、重大項目資金支持及人才落戶、生活服務等人才特區的特殊政策,在有條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推行與國際接軌的科研管理制度創造寬松自由的人才發展環境。同時在19個中央單位的支持下,建立了中關村創新平臺,在項目會商、聯合審批等方面建立起協同工作格局。打造了“中關村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等特殊平臺,聚集了航天科技創新園、國防科技園等一批高端研發基礎,以及低碳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新型研發機構和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云計算等領域的一系列重大科技專項、新興產業項目平臺。
據了解,截至2011年底,北京地區人才總量達到532萬人,人才貢獻率達40.6%。人才高端化發展的特征明顯,聚集了719位兩院院士,約占全國院士總數的48%;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3611人,國家突出貢獻專家98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385人,其中國家級人選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