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12 13:32:33 來源:
未知
頭孢對50%細菌失效 窄譜抗菌藥受關注2012年01月31日10:22文匯報作者:許琦敏
“窄譜”抗菌藥研發有多難?
廣譜抗菌藥曾為人類抵抗病菌感染帶來福音,但也帶來了重重惡果:致病菌在一次次遭“屠戮”中,產生了越來越強的抗藥性;對細菌不分種類作“地毯式轟炸”,則殃及人體中的有益菌群……
如今,醫生、藥學家開始反省——對所有細菌“格殺勿論”的粗放戰術該改變了!應該針對不同種類的細菌,實施精確打擊。
曾經備受冷落的“窄譜”抗菌藥由此重新回到新藥研究者的視野中。然而,此時科學家又發現,臨床上難以快速鑒別出致病菌等瓶頸,還有待基礎和應用研究的突破。
頭孢已對50%細菌失效
人體內的致病菌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十幾種,一般分為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兩大類。廣譜抗菌藥能同時殺死這兩大類細菌,而窄譜抗菌藥只對其中一類有效,甚至只對一種或幾種細菌有效。
以前的藥學家為何不重視窄譜抗菌藥的研發?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楊玉社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廣譜抗菌藥更實用也更有市場:大多數情況下,感染并不是由單一種類的細菌引起的,而廣譜抗菌藥能“一劑見效”;同時,由于它們應用范圍廣,市場更大,制藥企業能賺到更多利潤。故而在過去幾十年中,各國醫藥企業都不約而同把研發目標鎖定在廣譜抗菌藥上。
相應地,窄譜抗菌藥的研發長期被忽視。眼下,除了早期研發的一些副作用較大的窄譜抗菌藥,只有利奈唑胺等寥寥幾種新藥。
然而,在廣譜抗菌藥的“狂轟濫炸”之下,細菌發起了“絕地反擊”——產生出越來越強的耐藥性。十幾年前,在所有致病菌中,耐藥菌僅占2.8%,如今這一比例已上升到20%,臨床上主打的抗菌藥物頭孢菌素已對50%的細菌失效。
為此,醫藥界終于將目光轉向窄譜抗菌藥。“其實窄譜抗菌藥的研發過程與廣譜的差不多。”楊玉社相信,只要重視并增加投入,很快會有起色。
不過,窄譜抗菌藥研發面對著兩大難題。
其一,大型藥企對研發抗菌藥興趣下降。抗菌藥的用藥周期多為一兩個星期,有的甚至僅幾天,其銷量和利潤顯然比不上價格昂貴的抗腫瘤藥物和需要終身服用的心血管類、代謝疾病類藥物。因此窄譜抗菌藥盡管開始受到重視,卻逃不出研發資金不足的困境。
其二,盡管只精確攻擊一種或幾種細菌,但窄譜抗菌藥依然會引發耐藥性。楊玉社說,現在全世界的藥學家都在積極尋找對抗細菌的新策略,“這有待基礎研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式的重大突破。”
“精確制導”還須快速找準“標靶”
只針對特定細菌,不傷及“無辜”,窄譜抗菌藥不僅能減緩細菌耐藥性的產生,還能保護人體內的有益菌群,好處不少。但在臨床上,要“精確制導”打擊特定“標靶”,就必須快速分離并檢測出患者體內的致病菌到底是哪幾種。而這,恰恰是一道大難題。
菌種鑒定要“快”到什么程度?楊玉社說,至少得在1-2小時內完成。
上一頁12下一頁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