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12 13:35:03 來源:
未知
作者:馬建忠 藥品包裝上的電子監管碼用短信發送至“106695001111”,幾秒鐘后,就能收到短信回復,內容包括藥品名稱、生產企業、規格、批號、批準文號、有效期、藥品流向等“身份”信息。日前,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稱國家藥監局)舉辦的首次電子監管公眾開放日活動上,來自北京市西城區德外街道安北社區的居民李友華現場演示了一把。
與公眾開放日幾乎同期舉行的,還有《藥品電子監管工作指導意見》的公開征求意見以及“國家藥品監管信息系統一期工程藥品流通監管系統西部藥店試點項目”招標的前期工作。
依照既定的規劃,繼藥品生產企業和批發企業啟動電子碼監管后,國家藥監局今年將會把藥品電子監管網向藥品零售終端覆蓋,首期將會有近5萬家零售藥店展開試點。到2015年,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將都能像李友華一樣,通過短信的形式查詢藥品的電子“身份證”。
西部5萬藥店首批試點
所謂電子監管,就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編碼技術等現代信息手段,給每個最小銷售單元的藥品商品賦予唯一的電子監管碼,類似藥品“身份證”。借助于藥品電子碼,可實現藥品生產、流通、使用的全程監控。
依照國家藥監局7月5日在官網發布的招標公告,西部藥店試點項目將在本月26日當天完成投標和開標工作。中招國際招標公司將承擔這樣招標工作。
這一藥品電子監管的新進展,與國家藥監局在上述公眾開放日上披露的信息一致,即在生產和批發領域啟動藥品電子碼監管后,零售終端的電子監管也將納入工作日程。
國藥系統一位研究員告訴記者,國家藥監局的上述安排是基于《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的安排。因為依照規劃,2012年上半年國家藥監局須完成西部12省部分零售藥店(共47595家)藥品電子監管軟硬件設備的統一招標和配備工作,并在當年年底前完成西部12省部分零售藥店的電子監管實施工作。而全國范圍內的零售藥店電子監管則須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
“見碼必掃”成本幾何
藥品電子監管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隨著2015年相關監管網絡完成全覆蓋,屆時,無論在零售藥店、醫院藥房抑或鄉鎮衛生院,消費者購買的藥品都會有“身份證”,而有了這一身份證就幫消費者辨別其真偽。
對于藥監當局來講,則可以借此實現藥品從生產到批發再到零售和消費環節全過程監管,并在藥品發生不良反應時,能快速溯源。
依照正在征求意見的《藥品電子監管工作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對包括零售藥店在內的藥品經營企業的要求是,藥品入出庫(包括:采購、銷售、退貨、抽檢、銷毀等)時,必須遵守“見碼就掃”的原則,掃描包裝上的監管碼,并上傳監管碼流向數據。
不過,用來記錄藥品“身份證”信息的20位監管碼,在業內企業看來則是一個不小的支出。
一家陜西制藥公司負責OTC業務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配合電子監管,此前工業企業和批發企業每家已經為此投入了不下100萬的資金,如果零售行業,尤其是連鎖藥店也被納入進來的話,投入肯定也不會小。
上一頁12下一頁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