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19 13:26:08 來源:
未知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面向全國860萬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的《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正式向媒體發布。這份長達60頁的《行為規范》在經過了6個月的公開征求意見后,終于分門別類的明確了醫師、護士、管理人員等所有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的行為規范。
不能倒賣號源不能過度醫療
“不能倒賣號源;不能過度醫療;不能收取患者財物;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將與工資掛鉤。”有關人士認為,《行為規范》的出臺將對和諧醫患關系起到重要作用,但也有人擔心,如此細化的規范如何落地?
16K大小,60頁內容,其間還有不少配圖和醫學解釋,但是衛生部政法司副司長趙寧介紹說,這本薄薄的《行為規范》分為十章、六十條,覆蓋了所有醫療機構的從業人員的行為規范。
趙寧:管理人員、醫師、護士、藥學技術人員、醫技人員及在醫療機構從業的其他人員。此外,經注冊在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從業的鄉村醫生也適用于《行為規范》。
《規范》規定,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應廉潔自律,不能利用執業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不能倒賣號源。醫師不能過度醫療,應耐心與患者溝通。
內部監管與患者評價并行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規范出臺之后,如何自律成為關注的焦點,對此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表示,各醫療機構會按照《規范》的要求,制定完善的實施方案。
趙明鋼:除了組織學習培訓外,醫療機構將《規范》的督導檢查分解到相關職能處室,由職能處室督促各個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貫徹落實,并對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評估,而且要把《規范》的執行情況與醫師、護士和其他從業人員的年終考核、晉升、獎懲、績效工資緊密聯系起來,記入個人考核檔案。
趙明鋼同時表示,對于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的評估標準必須客觀、公正,除了內部監管,患者的評價同樣重要。
趙明鋼:大家可能注意到內地醫療機構都有意見箱或者行風建議箱,我們會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既有行政機構組織的,也有醫療機構組織的,也有我們委托的第三方進行的患者滿意度調查。患者滿意度調查是有效的評估方式和手段,評估結果是并重的。
細化相關法規提高執行力
《規范》明確了相應的懲處措施,同時要求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既要遵守其中的行為規范,又要遵守與職業相對應的分類行為規范。不過,衛生部是不具備立法權的,缺少了法律效應的規范條文,怎么樣才能保障落實到位?
衛生部糾風辦副主任李林康坦承,衛生部沒有權限在文件中對于處罰措施作出具體規定,但《行為規范》在制定過程中已經整合、細化了醫療衛生的相關法律法規,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執行力。
李林康:如果有違反這些規定的行為,可以依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同時考慮到,目前醫療機構的從業人員大部分都是實行聘任制,醫療機構對其有一定的處分權限,另一方面《行為規范》也原則性地援引了相關法律法規、黨紀條規,對違反《規范》的從業人員給予相應的處分,保證有效落實。
上一頁12下一頁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