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杰出營銷人于斐的“候鳥”人生
中國虎網 2006/6/9 0:00:00 來源:
未知
當前,活躍在各行各業的營銷人有8000萬人,他們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辛勤跋涉,風雨兼程,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成就著自身的夢想。于斐先生則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位被眾多權威媒體和機構評為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營銷策劃100人的營銷精英,先后被《商界領袖》和《經營者》雜志譽為“保健品營銷界的領跑人”、“中國養生品牌策劃第一人”。在外人看來,這位氣度不凡、風度翩翩、正值不惑之年的杰出人士,其營銷生涯濃縮了歲月的酸甜苦辣。
江南三月,草長鶯飛。一個細雨濛濛的午后。在濃濃的咖啡醇香里,于斐先生向筆者聊起了他以往的經歷。
時代的烙印
十年的時間如白駒過隙,十年的時間可以成就許多成功者,也會有眾多的失敗者被大浪沖淡,能在十年間成長起來并成為佼佼者的人可謂屈指可數。于斐先生便是其中一員,做為一個成功的典范,于斐先生一直是在醫藥保健品這個屬于健康行業范疇里成長起來的。
談起剛入行時的那段時光,這個山東大漢的臉上洋溢著難以言表的光彩,談話間思緒就回到了1994年。
九四年初,于斐先生涉足這個醫藥保健品行業時,開始自是十分新奇。那時候,太陽神、沈陽飛龍、來輝武的505神功元氣袋廣告很是在社會上照搖過一陣子,高頻率的宣傳刺激、高密度的滲透教育,使保健品一度在生活中成為了健康時尚的代名詞,可當他循著招聘啟事踏進三株公司大門時,卻一下子愣了。至今于斐先生還能清晰的回憶起當時的場面:才兩間臨近街角灰不溜秋的平房,總共四張桌子卻圍著九個人辦公……,這樣簡陋的辦公環境怎么與報上啟事上講的什么“爭做第一納稅人”、“做日不落生物帝國”的豪言壯言相比,差距太大了。
就在他打定主意欲趕快撤離時,進來了幾個肩扛手提當時叫小報現在叫宣傳單的年輕人,他們一個個滿面汗塵卻絲毫不覺疲憊,一經了解,其中許多還是大學生,怎么,大學生也去農村刷墻標、發傳單,這不是大材小用么,事后才得知,當時三株集團這招在當時市場拓展時十分管用,新招聘的員工都要先去發小報、刷墻標,其中的新鮮和好奇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深深吸引了他,很快他就加盟了這個團隊。
此后的事情,于斐先生回憶起來一直津津有味,當時他寫軟文、排小報、編資料、搞活動、作專題、跑終端,看起來十分瑣碎、繁雜,但其中學到的東西卻非常多,有時候為了了解消費者的感受,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和欣賞趣味,大多數時間都泡在市場一線,為的是不閉門造車,通過這種深入群眾路線,寫出一篇篇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章,其中運用的語言,就是要能讓消費者看的懂、聽明白,用最通俗最貼切的道理去說服人、打動人成為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標,如何用最優惠最周到的服務去吸引、誘導經銷商、零售商成為了我們不辭辛勞的常事。如何用最高昂、最煽情的狀態去鼓舞人、培養人成為了團隊拼搏的動力。
“那時不像現在一天八小時工作制”,提及此,于斐先生目光里透著深沉,深有感觸的說,當時的我們真正做到了“只有上班沒有下班”、“沒有利益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正因為有這樣一種積極、樂觀、開朗的心情,所以,面對取得的成績既興高采烈但不狂妄自大,面對挫折既審時度勢但不妄自菲薄。在三株的幾年里,他和同仁們一起起早貪黑,披星戴月應是家常便飯了,也許在別人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送禮就送腦白金”這句話在現在可是響徹大江南北的廣告語,可是孰不知當時在保健品行業最先提出 “送禮送健康、禮到褔到健康到”概念的正是于斐先生和他的團隊,同時他率先在行業倡導的活動營銷、科普營銷、服務營銷等,直至今日還影響整個行業,他不僅成為了整個三株歷史上第一個高級企劃員,并且從普通的營銷人成為了三株大本營濟南公司能帶頭打仗、沖鋒陷陣的指揮官……,可以說,作為民營企業的三株成為了于斐先生眷戀這個行業的深深印記。
也正是因為這段歷史,于斐先生獲得了成功。同時也獲得了諸多的顯赫榮譽和耀眼光環。
談到以往的輝煌,于斐先生臉上露出一絲苦澀,他說,人們往往看到成功者輝煌的同時看不到背后的故事,而我的背后,則滿是淚水和汗水.
營銷人起的比鬼還早,睡的比鬼還遲
“營銷人起的比鬼還早,睡的比鬼還遲”,這句話形象生動的描述了營銷人的生存狀態。而于斐先生的經歷,則完美的詮釋了這句廣為流傳的經典名言。十年間,他是一路伴著痛苦、失落、彷徨過來的,在從事營銷工作之前,呆過機關、辦過工廠、做過廣告,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股力量推動著他,那就是作為男人要有自己引以為傲的事業,要有脫穎而出的執著。
在這種力量的驅動下,于斐先生毅然踏進了保健品的大門,開始了自身保健品營銷生涯,期間的苦衷是外人難以體會的,當同齡人還多半留戀安逸的環境、羨慕平穩的生活時,他背起了行囊,拋家別口,融入了都市人為了生存的抗爭與拼搏中,南京、濟南、上海、廈門、深圳……這些城市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足跡和辛勤的汗水。白天在外奔波忙碌,夜晚迎接他的是無盡的冷清和寂寞。
營銷人最忌諱也最害怕的就是市場開拓陷入僵局,于斐先生也同樣不能脫俗,回憶著那個時刻,這個一米八的山東漢子也言語凝噎:
當時員工們的努力仍走不出暫時的底谷,鮮有起色時,在員工充滿期待和猶豫的眼神中,我佯裝輕松的說,“各位辛苦了,我知道大家盡了力,這樣吧,呆會兒我們去老順頭飯莊喝酒去,有什么事到時再說吧。”在酒桌上,我拼命給大家敬酒鼓勁,每個人都變得亢奮起來,氣氛頓時活躍。“頭兒,你放心,醫藥公司的16萬要不回來,你拿我開刀好了------”來自東北的阿毛把胸脯拍得震山響,“都怪劉斌辭職跑了,否則的話,不會這么慘,唉,小人啊,小人!”來自紹興的金健憤憤不平。“商場如戰場,雖說有勝敗,但我不希望各位消沉理怨,來,還有二個月時間,能把業績拚上去,一起來,干!喝了!”我大吼一聲,“好!干!”大伙兒英氣勃發。晚上,我回到冷清的小屋,無邊的孤寂差點把我擊跨。可是一想到自身的責任,我又冷靜了許多。
這是一段艱辛的歷史, 每每提及此,于斐先生總是頗有感觸,他說:作為一名營銷總監,我常常在與經銷商的觥籌交錯中遞煙倒茶,把酒言歡,為的是銷售貨款能及時回籠,也常常在市場低迷、銷量遲緩中,茶飯不思、睡臥不寧------有段時間,我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中度過的,曾有一年飛行了7萬公里的紀錄,當航空公司喜滋滋的給我頒發貴賓卡的時候,我的笑中帶有苦澀。有什么值得高興的呢,又不是去旅游,而是業務啊。
每當萬家燈火,親朋團聚之時,于斐先生還忙碌在外,在妻兒孤弱無助渴望親人相伴的時候,最多只能通過電波道一聲平安,放下話筒的一剎那,內疚和慚愧已盈滿心懷。孩子8歲多了,可算起來給他過生日只有短短的兩次,有好幾次兒子看到報紙上“水煮魚”、“香辣蟹”的廣告,十分眼饞,一直纏著于斐先生帶他去,可兩年過去了,至今無法兌現承諾,兒子以后便也不吭聲了,見了爸爸目光中滿是陌生。
外人很難想象,頭上有那么多光環的于斐先生會因為小小的“水煮魚”而內疚滿懷, 但是,做為一名成功的營銷人,放棄的又何止是陪兒子吃一餐“水煮魚”!
從拉磨的驢到奔馳的馬
對于8000萬營銷人來說,自已創業是每一個人的夢想,而功成名就的于斐先生如今已自已創辦了藍哥智洋國際行銷機構,創辦至今已在國內有了很大的名氣,于斐先生結合豐富的實戰經歷總結提出的“動態平衡營銷理論”“組合口碑營銷理論”“增值營銷理論”受到了《中國經營報》、《銷售與市場》、《新營銷》、《中國醫藥報》、《中華工商時報》等權威媒體的高度評價和認可。談起自已創業,他說:這不僅因為我作為其中的一員,通過十多年的打拼終于找到了自己事業的基點,明確了目標。但縱觀周圍,仍有相當多數的營銷人認不清形勢和方向,在周而復始的從事拉磨工作。焦慮之余,總想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給他們一點啟示,下面這個故事,是于斐先生在培訓時經常提起的典型,至今對仍舊徘徊迷惘的營銷人有所借鑒。
唐太宗年間,在長安城的一個磨坊里,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非常要好。有一天,馬被唐玄奘選中,上西天取經去了。17年后,馬凱旋而歸,回來看望驢子。老朋友見面,自然格外話多。說起一路上的風險和半生的體驗,驢子非常羨慕,吃驚地說:“太神奇了,這么遠的路,我想都不敢想。”而馬卻說:“其實我們走的距離是差不多的,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也一步沒有停止。但不同的是,我有一個遙遠而清晰的目標,而你卻被蒙住了眼睛,一直圍著一個磨盤打轉。”看看往昔同在一個屋檐下的窮伙計,如今名聞天下,衣錦還鄉,驢子不由得自愧形穢,面紅耳赤。
于斐先生每每談及營銷人常走入的這個“拉磨誤區”就痛心不已,他真誠的希望這部分人少走彎路。對于這種拉磨現象,作為一種常規的生存手段,可能在眾多的營銷人中已成為了一種習慣和必然。為什么這樣講呢?于斐先生說,營銷人每天看起來似乎忙忙碌碌,但沒有目標和方向的生活就象那只驢一樣,長時間局限于眼前的天地,滿足于即時的溫飽,落魄和出局那是早晚的事。二十一世紀理應是超越自我、創新爭先的最佳機會平臺,但要擁有。因此,從現在開始,比別人多長一個心眼,埋頭苦干,自己在踏實本分之外,給未來樹立一份信念,積累人脈,盤活資源,有了底氣和眼光,難道還有什么問題能難住嗎?
如今,于斐先生已成功轉型成為知名策劃人,但他仍用自已的智慧和經驗幫助著眾多徘徊在一線的營銷人!
成功零距離驛站——為創業者搭建成功平臺
常常聽到有人這樣講:“老兄,你那有沒有什么好的機會?我想換個工作了!”“我也正郁悶著呢!工作老是沒進步,沒合適的機會發展呀!”這樣的話常常有人談起。從另一個層面上講,這正反映了一代人的探索和艱辛。
長時間囚困于鋼筋水泥凝結成的冷冰都市眾多“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沒日沒夜的工作、競爭的壓力、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