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28 13:44:57 來源:
未知
哈市燕之屋下架血燕 保健品業孝心綁架消費者2011/9/2/10:6來源:新華網
編者按:近日,浙江省工商部門抽檢流通領域“血燕”產品時發現,部分“血燕”亞硝酸鹽超標竟達300多倍。上周一項針對保健產品的調查發現,87.5%的人認為“虛假和夸大宣傳的情況較多”;66.0%的人認為,濫用“孝心”宣傳的情況較多,有綁架消費者之嫌。有教授指出,這次的"血燕門"是國人諸多不當養生的一個縮影,只有糾正了那些不正當的養生觀,才有可能讓那些“問題血燕”徹底失去市場,才不會再出現因為迷信“生吃泥鰍能治癌”而丟了性命的事。
亞硝酸鹽竟超標300多倍哈市三家燕之屋血燕下架
近日,浙江省工商部門抽檢流通領域“血燕”產品時發現,部分“血燕”亞硝酸鹽超標竟達300多倍,“血燕”產品不合格率高達100%,“燕之屋”等品牌被涉其中。專家稱,長期食用含有過量亞硝酸鹽的食品會增加患癌風險。29日,記者了解到,“血燕事件”發生后,哈爾濱市的三家“燕之屋”加盟店已將“血燕”全部下架,正在接受消費者的退貨。

工商部門抽檢“血燕”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當日上午,記者來到哈市道里區上海街旁的“燕之屋”愛建店,臨近中午,門店內沒有顧客,只有幾名銷售人員。在店內展示的各種燕窩產品中,記者沒有發現“血燕”。據店內一名銷售人員介紹,“血燕事件”發生后,前去購買“血燕”的人明顯減少,銷量受到很大影響,同時,他們按照總部的要求,立即將“血燕”全部下架,并為消費者辦理退貨。
女子產后不久患癌孕期曾吃血燕
蔣曉軍的妻子躺在病床上,掛著乳白色的液體,這是抗癌的保守治療藥物。去年8月,妻子高齡懷孕,蔣曉軍買了約5萬元的血燕給她補身子。然而,產后一周,妻子隨即被診斷患有癌癥。面對消瘦的妻子和不足5個月大的雙胞胎兒女,蔣曉軍后悔了——妻子孕期不該給她買血燕。讓蔣曉軍后悔的是半個月前的一條新聞:浙江抽查血燕,發現樣品亞硝酸鹽全部超標。亞硝酸鹽具有毒性,在一定條件下會轉化為致癌物質,長期食用含有過量亞硝酸鹽的食品將會增加患癌風險。
“血燕是在慈溪的兩家店里買的,一家是晨曦食補養生燉品閣,另一家是松旺參茸藥房。”蔣曉軍說,在“晨曦”是沖卡的,買了3萬多元,在“松旺參茸”買了2萬多元。
“妻子懷孕期間吃了這么多血燕,我擔心癌癥與此有關。”蔣曉軍說,這種直覺很強烈。但是,這僅僅是一種直覺,他并沒有證據。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產五科主任胡文勝認為,民間所說的吃燕窩能使皮膚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燕窩里有膠原蛋白,可以使皮膚顯得細膩一點。但是如果要補充膠原蛋白的話,許多食物中也有。胡文勝說:“說到底是現在家長對孩子關注過度。在孕產期,我們臨床上的建議就是平衡膳食就可以,即使胎兒檢查出來比較小,我們也從來不會建議孕婦吃燕窩。”
66%調查者認為保健品業濫用孝心綁架消費者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對189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受“血燕事件”影響,47.0%的人表示對保健品的信任度降低,其中20.3%的人對保健品“完全不信任了”。另外,47.0%的人表示“一直對保健品有懷疑”。受訪者中,71.5%的人購買過保健品。
武漢市市民吳先生的母親去年生病住院時,他曾花幾百元購買了一款“血燕套裝”給母親補補。而“血燕事件”被曝光后,吳先生驚出一身冷汗,“當時母親剛做完手術,身體非常虛弱,萬一出什么狀況,我會內疚一輩子。保健品大多是給老人的,難道那些商家就沒父母嗎?”
北京某高校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周愛琴認為,大多數人買保健品就是買個“安慰”和“放心”。周愛琴參加高考前,母親曾為她買過保健品,據說“每天一瓶可以舒緩神經,增加記憶力”。她“吃了之后覺得輕松了許多”,但現在想來那只是一種心理作用,“因為當時身體其實沒有明顯變化。”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鳳指出,如今保健品市場火熱,很重要的原因是當前消費者對健康高度關注。很多商家正是抓住了這個契機,通過廣告宣傳等形式向消費者傳遞信號,比如“小孩子一定要補鈣、補鋅才能成長”,“成年人要補充各種維生素”等,以此來操縱消費者的購買觀念。
孫鳳說,保健品廣告還會通過視覺上的沖擊、明星的代言來誘導消費者,“很多保健品不一定有所謂保健功能,但過度渲染會讓越來越多消費者被牽著鼻子走。”
保健品市場存在什么問題?調查中,87.5%的人首選“虛假和夸大宣傳的情況較多”;66.0%的人認為,濫用“孝心”宣傳的情況較多,有綁架消費者之嫌。
“問題血燕”凸顯畸形養生觀
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專業的研二學生小吳,今年1月初去美國舊金山交流學習,上周剛回到南京。小吳告訴記者,在舊金山交流期間,他認識了一位在美國生活了15年的華裔肖姓男子,此人移民美國后一直從事向中國出口人參的生意,早已賺得盆滿缽滿。肖先生告訴小吳,他之所以選擇從事這項生意,是因為他太了解中國人了。他告訴小吳:“現在很多中國人有經濟實力了,便開始重視起養生的事,但卻并不真正懂得如何養生。這部分人群還非常迷信洋貨,總以為洋貨質量就一定有保障,于是我就從美國弄點東西回去賣,銷路好得讓你都難以置信……”
小吳告訴記者,他在美國交流期間,也曾訪問過多位在美國從事人參種植的農戶,他們都說自己種的人參“90%以上銷往中國大陸,因為中國人信這個”。對此,小吳感慨地告訴記者:“其實,美國人是非常重視養生的,但他們為什么不會出現生吃泥鰍、長年吃人參這樣的事情?說到底,這與一個國家長期以來形成的養生文化有直接關系。”
而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那位教授則認為,除了小吳所說的原因外,近年來類似的“養生事件”不斷出現,與當下少數富有人群的虛榮心理和盲目攀比有直接關系。
采訪中,有教授再三表示,當下社會在關心“血燕”的營養價值以及對養生所起的作用的同時,更應該花大力氣糾正國人一些畸形的養生觀念,因為這些畸形的養生觀念比“問題血燕”更害人。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那些“問題血燕”徹底失去市場,才不會再出現因為迷信“生吃泥鰍能治癌”而丟了性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