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8/11 13:28:51 來源:
未知
重磅炸彈新藥:天才“碰撞”出替丁2012年06月13日09:17醫藥經濟報作者:晏蒔 嚴尚軍
編者按:在1982年兩名澳籍科學家確定幽門螺桿菌是胃潰瘍真正的元兇之前,胃潰瘍幾乎是無解之疾病,消化性潰瘍一直折磨著人類健康,甚至導致死亡。
在本期“重磅炸彈的故事”當中,將和大家分享替丁類藥物誕生的過程。作為這一劃時代藥物研發的開創者詹姆士·布萊克(JamesBlack)和當年的史克公司,他們的故事為制藥工業界詮釋了創新藥品的真正價值。而營銷怪才保羅·吉洛拉米(PaulGirolami)一手打造的胃得善以及史克公司的精彩商戰也成為行業經典案例。
談到上個世紀世界制藥界,詹姆士·布萊克(JamesBlack)是響當當的天才,不遜于今日IT界的蓋茨和喬布斯。他開創性地建立了“先功能再合成”的藥物研究方法。
寒窗8年為替丁
布萊克在帝國化學公司工作時,發現β-受體阻斷劑Propranolol具有降壓作用,開創了β-受體阻斷劑治療高血壓的先河,并因此獲得1988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該藥一度成為全世界銷售額最大的藥物。
布萊克對于消化性潰瘍的研究同樣興趣濃厚,但當時的帝國化學公司認為這一疾病過于復雜,投入研究難有成果,并不支持布萊克。一生勵志攻堅克難的布萊克選擇辭職并加入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史克公司,開始了針對消化性潰瘍治療的組胺H2受體研究項目。
上世紀60年代,醫療界對于胃酸分泌的機制充滿爭議。當時主流觀點認為,胃泌素是介導胃酸分泌的主要物質,很多研究者都將新藥發現目標設定在尋找胃泌素介導酸分泌的特定拮抗劑上。但是,布萊克并未被主流思想左右。受之前成功開發用于治療心臟疾病的β-受體阻斷劑的啟發,和基于對Ahlquist雙受體假說的認同,他堅信組胺除了有能夠導致過敏的受體外,一定有第二種受體存在,而這第二種受體刺激著胃酸的分泌。在布萊克的強烈堅持下,頂著來自各方的質疑和反對壓力,H2受體項目正式啟動。
在長達8年的研究歷程中,布萊克的研究小組遭遇到了研究上的難題和財政方面的雙重困境。當時的史克公司其實只是一家以美國費城為基地的小型制藥公司。盡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到1967年為止,什么研究成果都沒有。
彼時,胃腸道研究項目在費城和倫敦兩個實驗室同時進行。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史克公司考慮關閉其中一個。由于H2受體項目在開啟后的4年間沒有任何成果,布萊克所在的倫敦實驗室很可能被關閉,其力挺的H2受體項目也會因此而夭折。
危急時刻,布萊克不甘失敗,據理力爭,堅稱他的研究不僅能找到一種抑酸藥來治療胃潰瘍,而且還能真正闡明組胺促進胃酸分泌的機理與阻斷其分泌的原理,成為下一代藥物開發的基礎,史克公司會因此長久受益。最終,布萊克說服了公司管理層。1969年,史克公司關閉了費城的實驗室,把研究資金注入到倫敦實驗室的H2受體項目中,使得H2受體項目得以順利推進,保證了西咪替丁的發現。
史克終成一方諸侯
在排除萬難之后,布萊克帶領團隊全力投入到組胺受體的研究之中。
上一頁123下一頁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