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8/28 13:37:51 來源:
未知
易探索
據《自然》網站6月25日消息,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等機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兩種治療輻射中毒的藥物,即使在受到輻射24小時后注射,仍能顯著提高生存率。這一發現為人們理解并治療輻射傷害開辟了新途徑。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24日的《自然·醫學》網站上。
這兩種藥物是血栓調節素和活性蛋白C,前者最近在日本已經獲批用來預防血栓癥;后者曾是治療由血液中毒所致炎癥的主要藥物,由美國印第安納州制藥公司EliLilly制造,因療效不佳去年10月退出美國市場。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給小鼠照射了致死劑量的40%到80%的輻射,兩種藥物中任一種,都能使產生白細胞的關鍵骨髓細胞增加8倍之多。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高劑量輻射造成的傷害是瞬間發生且不可逆轉的,會導致腸道破壞、骨髓細胞喪失、造血和免疫機能受損。為預防群眾輻射中毒,許多國家儲備了一種叫做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藥物作為應對措施。這種藥能增進骨髓功能,但必須冷凍保存,偶爾還會有副作用,必須在受輻射后盡快使用。“大部分人認為,一旦被輻射了一切就都完了。但現在你要知道,事情還有轉機。”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干細胞生物學家哈特穆特·蓋格說。
新研究是兩個獨立研究的聯合。蓋格小組正在研究變異小鼠的輻射抗性,變異讓它們能產生更多的血栓調節蛋白,而威斯康辛州血液中心哈特穆特·威勒的小組在研究腸道自然產生的蛋白C對輻射產生的反應,血栓調節素產生了活性蛋白C。他們發現,在緩解總體放射致死率方面,這種血栓調節素—活性蛋白C(Thbd-aPC)路徑是一種新機制。盡管該路徑效果還有局限,但將可溶性Thbd或aPC進行系統組合管理,能顯著提高輻射保護的效果。
實驗中,他們給48只小鼠照射了9.5戈瑞(吸收劑量單位,指被照射物體單位質量所吸收的輻射能量)的輻射。經24小時和48小時后,給30只小鼠注射了活性蛋白C。30天后,未注射小鼠僅30%生存下來,注射后的小鼠70%有生存下來。血栓調節素也能提高生存率,但必須在照射后30分鐘內使用才有效。
去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很多機構致力于研發治療輻射病藥物。去年哈佛醫學院發現一種高效抗生素聯蛋白能阻止輻射所致感染,而這兩種藥在人類臨床實試上更進了一步。美國武裝部隊輻射生物學研究所輻射生物學家馬克·懷特諾說:“這兩種藥劑非常好,已經用在人類身上。”他還提醒人們,研究人員尚未對所有范圍的輻射劑量進行實驗,以確立這一領域的標準。不過,這為找到潛在藥物標靶帶來了新希望。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