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9/6 13:33:30 來源:
未知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最近,一種被稱為“類艾滋病”的新病引發公眾及衛生部門的高度關注,目前,這種新病在全球已經確診200多例,并在泰國和臺灣地區出現,而且患者全部都是亞裔的黃種人。
那么 “類艾滋病”到底是不是艾滋病?我國大陸地區是否已經出現了疑似病例?又該如何防控?中央臺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吳尊友。
“類艾滋病”到底是不是艾滋病?面對公眾這樣的疑惑,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吳尊友首先表態,“類艾滋病”的說法并不準確。
吳尊友:成人當中發現嚴重的免疫缺陷,臨床癥狀和艾滋病感染者晚期的臨床癥狀很相似,類似艾滋病,但是查不到艾滋病毒。
根據臺灣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謝奇璋的介紹,目前“類似艾滋病”的患者主要出現在東南亞一帶,而且病例都發生在亞裔黃種人身上,我國與東南亞近在咫尺,目前是否已經出現了類似的病例呢?
吳尊友:現在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報道這樣的病例,但也不能排除沒有。造成這樣的免疫缺陷的原因還不清楚,我國目前沒有病例報道,但新西蘭雜志報道以后,我們也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感染嚴重,艾滋病檢測又是陰性的時候,就要高度懷疑了。
吳尊友坦言,從目前媒體和醫學界的描述來看,類艾滋病是一種沒有傳染性、病因不明的免疫功能損害癥狀。為了及早發現我國境內的類艾滋病感染者,疾控部門已著手進行技術儲備。
同時,吳尊友也強調說,“類艾滋病”又被稱作“亞洲新型免疫缺損癥”,這種病并非艾滋病,同時也不同于我國09年開始出現的 “陰性艾滋病”,因此“恐艾”人群不必過于擔憂和恐慌。
吳尊友:這兩個有很大的區別。雜志報道的“類艾滋病”病人,有典型的由于免疫功能損傷出現機會性感染的癥狀,到醫院里就診查不出原因。我們現在觀察的這些從實驗室的檢測、臨床的檢查,以及流行病調查來看,目前和“類艾滋病”不是一回事,它在臨床上也沒有由于免疫缺陷造成機會性感染的特征,我們這里會不會混雜著“類艾滋病”病毒,從現在觀察的情況來看,可能性比較小。(記者李欣)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