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2/4 13:28:58 來源:
未知
目前,國內血液制品生產企業有30多家,而品種數只有10余種,與國外相比較,國內血液制品太分散,品種數量少,僅為國外的50%多一點。對此,業界有人呼吁,應強化國內血液制品的整合,利用新的血漿站調整機會,為血液制品“跑馬圈地”。
并購后的考題
透過過去幾年的血液制品發展,值得考慮的一個問題是:血液制品真的能為企業補血嗎?2011年武漢人福藥業以人民幣3520.35萬元收購了武漢中原瑞德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15%的股權。交易完成后,人福將合計持有中原瑞德85%的股權。2012年1月,盈天醫藥宣布以1.53億元人民幣現金的代價,收購了貴州中泰51%的股權。2012年9月,云南沃森生物以5.29億元并購了河北大安,進軍血液制品企業。
由此,涉及到血液制品的并購、整合逐漸熱門起來。
時至今日,我們不妨分析一下這3家涉及到的投資和生產企業的情況,從而簡略地探討血液制品行業的發展趨勢。
這幾次的并購均屬于大醫藥企業對血液制品企業的整合,投資企業基本是首次涉足血液制品行業,之前基本沒有血液制品生產和管理的經驗。也就是說,整合之后,血液制品的生產、經營和運作基本依靠原班隊伍。而生產企業的品種數量僅有2~5只,也就是說,在業界的技術力量及技術儲備屬于偏后的,而且均沒有涉及到血液制品或血液系統用藥的專利或技術儲備,可見企業在這方面的意識十分淡薄。
目前國內醫藥行業的新版GMP認證正熱火朝天,而且國家對藥品的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嚴厲,加上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因此,筆者認為,并購后的企業要想獲得較好的發展,擺在投資企業面前的任務至少有兩項:一是盡快建立新版藥品質量管理體系,并通過新版GMP認證,確保生產企業能夠正常運轉;二是快速有效地增加生產企業的品種數量。確保企業符合國家新開設血漿站的基本要求是企業獲得新生的機會,血漿站數量及其供漿能力是血液制品企業的生命線。
人才是關鍵
血液制品企業要解決上述兩個問題主要依靠人才,包括GMP、企業經營管理、藥品開發及注冊方面的人才。當然,既然這些企業能夠投資進入血液制品行業,他們對藥品注冊或開發的通用渠道應該有一定的掌控,而對于能夠熟悉具體內部運轉這些方面的人才,就需要企業認真評估了。
就如生產中藥口服劑的人才肯定不適用于生產注射劑一樣,更何況血液制品屬于高風險的產品。盡管疫苗與血液制品在生產方面,在無菌、無熱原的基本理念方面基本是一致的,生產操作人員及其藥品質量風險理念的樹立在1~2年的時間內可以完成,但問題是,讓一個基本沒有接觸過這個行業的人來建立或者掌控全新的質量管理體系,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做到。而這一點與投資者需要快速見效的本意是相違背的。
國內有許多投資者希望有機會涉足血液制品,其看中的是其作為戰略資源及產品不缺市場這樣一個大背景,一旦獲得了市場準入的機會,企業的價值就會有較大的提升。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要把這塊蛋糕做好,不能單靠熱情。
幾次并購在經歷了最初的熱情之后,現在逐步進入后期的經營管理階段,其效果能否像最初想象的那么顯現?我們正期待后續的好故事發生。但有必要指出,單靠血液制品不能為企業“補血”,血液制品的發展及企業的發展需要從長計劃并作長期準備。這些都不僅僅是投資層面的問題。
目前3家投資血液制品企業狀況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