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2/8 11:29:25 來源:
未知
渴求生態型創新環境
與本土企業更多合作
“我們很愿意與中國本土企業開展更多共贏的研發合作,與此同時,我們更需要一個鼓勵創新的生態型創新環境。”11月30日,在國內一媒體訪談會上,美國藥品研究和制造商協會(PhRMA)主席李勵達博士懇切地說道。
渴求生態型創新環境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預計到2017年將成為第二大醫藥市場。在全球醫藥行業增速放緩、新藥研發困難的大背景下,許多跨國藥企紛紛在華成立了研發中心,并投資擴建工廠。然而,中國一段時期以來對藥品價格,特別是對外資藥品價格的調控動作讓跨國公司無法保持淡然。用李勵達的話來說,“中國需要的是成本-效益比較高的藥品,而創新藥在各種醫療手段中成本-效益比最高。公平、透明和一致的定價政策,有助于我們做長期研發投資的決定。這是生態型創新環境的首要因素。”這是PhRMA今年內第二次就創新環境向國內有關部門發出呼聲。
除此之外,在增加對中國市場投資的同時,跨國藥企不但在中國市場提供原研藥,而且把越來越多的創新產品引進到中國市場。禮來(中國)總裁艾博來告訴記者,禮來公司計劃在未來5年向中國市場投放10多種創新藥品。無獨有偶,葛蘭素史克近期也在中國上市了韋瑞德、安福達等。到2014年,百時美施貴寶也會在中國市場推出5個新化合物。隨著戰略重心的轉移,跨國藥企對藥品注冊、專利(數據)保護等方面的需求更為迫切。
“中國的臨床試驗審批時間長,通常要12~18個月才能夠決定批準與否,這樣一來,中國就很難參加全球同步的多中心臨床試驗了。”某跨國藥企負責人表示,“希望中國在藥品注冊方面能更多地與國際接軌,因為就目前來說,由于種種原因導致一種新藥往往要在歐、美、日等國上市多年之后才能夠在中國獲得注冊,進入中國市場。”
在李勵達眼中,中國的藥品監管制度近年的進步無疑是巨大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SFDA)也表示,將堅持并完善現有的新藥特殊審評程序,單獨排序,優先審評,保障創新藥盡快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力爭審批時限與國際接近。
與本土企業更多合作
據悉,2011年,PhRMA的29家成員公司在新藥研發上的投資高達495億美元。而國內政策的鼓勵也使得恒瑞、先聲等一批本土企業越來越重視創新藥研發,有的企業甚至每年把銷售收入的10%投入到研發當中去,因此,不少跨國企業紛紛與中國藥企聯合開展研發。中外藥企為了尋找更多的利益契合點,采用的研發合作形式各樣:或建立伙伴合作關系;或簽署藥品許可協議;有的則是通過股權投資來實現合作。例如,恒瑞醫藥曾與瑞典生物技術公司MedivirAB合作開發了選擇性非甾體抗炎藥“恒揚”;先聲藥業和百時美施貴寶去年簽署協議,共同開發具有抗腫瘤作用的BMS-795311;和記黃埔與阿斯利康去年簽署了合作協議,將共同致力于腫瘤藥物沃利替尼在全球范圍內的開發、審批和銷售。
就跨國企業而言,以禮來為例,其與無錫藥明康德、和記黃埔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同時也購買了浙江貝達等一些本土企業的股份。在參股浙江貝達后,禮來與浙江貝達一起把一種酪氨酸酶抑制劑(TKI)推向市場。禮來亞洲風險投資更是主要針對中國,通過風投與更多的本土企業合作。
研發合作案例的日益增多,表明我國正步入參與國際新藥研究分工合作的第二階段,即與國際制藥企業充分合作階段——可以直接承接國外企業的研發合同,與國外企業分享研究開發成果。而在此之前,國內研發企業主要扮演的是CRO角色。國內外藥企的優勢互補,使得新藥研發之路寬闊了許多。
不少跨國藥企認為,中國臨床試驗基地的試驗水平在近10年有了很大的提高,越來越具備承接大型國際臨床試驗的能力,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國際臨床試驗在中國開展。“要讓中國的臨床試驗跟全球保持同樣的標準,保證中國臨床數據是高質量的,就需要加強對那些研究者的培訓。當然,也要對病人進行很好的照顧。”李勵達如是說。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