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2/21 13:31:53 來源:
未知
在控制市場準入的情況下,控制醫療服務價格已成為必然。因為控制市場準入意味著“現有公立醫療機構將獲得壟斷地位”;若允許自由定價,則容易形成壟斷價格。不改變公立醫院的行政壟斷地位,就很難放開對醫藥價格的管制。
主導權:醫生OR醫院?
醫療行業的自身特征,決定了應該是醫生集團而非官僚集團去主導醫療機構。原因有二。首先,最優激勵機制的基本要求是,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擁有私人信息從而難以有效監督的一方應該成為剩余索取者和剩余控制者。顯然,醫療活動中最難監督和考核的是醫生(團隊),因此讓醫生團隊擁有這一生產活動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可以提供最優的激勵。
其次,由于醫患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加之社會的基本信念是醫療健康事關基本人權,所以醫療機構不應僅僅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營利性機構,還必須兼顧社會公益,而聲譽是醫生(團隊)傳達其醫術和醫德信息的最有效工具。因此,讓醫生集團來主導醫療活動,可以有效地利用信譽機制規范和約束他們的行為。這兩方面的理由表明,主導醫院的應該是醫生集團而不應該是行政集團。
事實卻是,有一個很不正常但我們卻已習以為常的現象:在醫院這種專業性極強、知識密集型的組織里,真正的主導力量是行政集團而非醫生集團。這個行政集團既包括目前有權對醫院行使行政管理和管制權力的各類政府部門,也包括醫院內部醫生等專業人員之外的所有人員,即行政領導和行政及后勤人員等——該集團是現行醫療體制的主導者,也是該體制的最大受益者。
市場準入&價格管制
政府壓低醫療服務價格,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維護專業人員和行政人員之間統一的工資水平。即使經過這么多年的市場化改革這種局面仍然沒有多大改變,導致體現醫生人力資源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不能達到市場價格水平。
換言之,在醫療服務供給以公立機構為主體且醫生是國有事業編制的情況下,不能規范透明地拉開醫生和醫療衛生部門行政人員以及其他類型國有單位職工如公務員和教師的收入差距,同時也無法按照醫術水平、質量和工作量合理拉開醫生之間的規范化收入差距,因此,也就無法使醫療服務價格體現醫術水平差異,更不可能由市場根據醫生醫術水平定價。如此一來,醫院“以藥養醫”以及“以檢查補醫”就成為必然選擇;而在這種情況下,管制藥品價格和檢查費用,同樣是政府的必然選擇。
但醫療行業和其他壟斷行業的顯著差異是,由于診療服務無法做成標準化、規范化和通用型產品,加之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政府可以管制一個個具體服務項目(包括藥品和檢查)的價格,卻無從管制總體的醫療費用。換句話說,維持公立壟斷就必須要維持價格管制,必須管卻又必然管不好。
因而,改革的難點在于:如何同時放開市場準入和價格管制。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