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2/24 13:26:19 來源:
未知
專利到期的懸崖日益逼近,禮來終于開始發力,正式布局仿制藥生產。
禮來中國區總裁艾博來(EricBa-clet)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將堅持做品牌仿制藥。”
2011年至2015年期間,禮來有6種專利藥專利到期,涉及數百億美元的銷售額。據了解,這家排名世界前十的美國藥企在其136年的歷史中曾一直以風格穩健著稱。
但艾博來也透露出其對禮來在中國的規劃,即使是在將來仿制藥產品上市之后,其在中國原研藥物仍然會占據禮來產品線90%以上。
今年6月,禮來中國研發中心正式投入運營,計劃在2015年前推出15款新藥,重點為治療糖尿病、抗癌藥物和治療精神性疾病的藥物。
但與開發原研藥相比,如何應對專利到期,似乎更為迫切。
專利懸崖
不管跨國藥企是否愿意,懸于其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已經揮下。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劉宇剛表示,從2011年到2015年,全球醫藥行業將共有涉及1000億美元的專利藥到期。2012是名副其實的懸崖,有達400億美元的專利品種受到影響,而2013年受影響的將有130億美元的專利品種。全球權威醫藥健康咨詢公司IMSHealth調研報告也顯示,全球前20大藥企平均有35%的藥品于2009-2013年之間到期,其中包括輝瑞的立普妥、葛蘭素史克的Sere-tide/Advair、百時美施貴寶的Plavix和Avapro、惠氏的Effexor和禮來的再普樂(Zyprexa)等全球知名藥物。“(專利)到期后,專利藥的銷售額中的70%都會被原研藥搶走。”劉宇剛稱。
禮來已經感受到市場的變化。今年三季度,雖然其凈利潤同比上漲7%,至13.3億美元,但當季調整后每股盈利79美分,低于FactSet分析師預期的84美分。而與之相關的數據是,禮來旗下暢銷抗精神病藥物——再普樂今年第三季度的銷售額僅為3.75億美元,在專利未到期的2011年之前,再普樂的年銷售額超過50億美元。
2012年6月,利用旗下亞洲風險投資基金,禮來正式投資南通聯亞,意在布局品牌仿制藥生產。這與其競爭對手,如拜耳,執著于只做原研藥的策略有所不同。“我們將堅持做品牌仿制藥。”禮來中國區總裁艾博來(EricBaclet)表示。誕生于2007年的禮來亞洲風險投資基金,首筆投資額為1億美元,目前已經投資9家企業,共7000萬美元。這9家企業中,南通聯亞是唯一主要做仿制藥的企業。“我們仍在尋求新的投資對象。”艾博來稱。
對于禮來的這一策略,劉宇剛表示,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專利藥到期更多的挑戰其實是在歐美市場。但中國市場情況要復雜得多,其專利藥生命周期的特點與歐美市場有很大差異,而且當地仿制藥與原研藥的質量品牌仍然有一定差距。”目前,禮來所有在中國的藥物均為原研藥,但其中70%已經是非專利藥,也就是“普藥”。
劉宇剛認為,禮來等跨國藥企擁有良好的品牌效應和市場基礎,如果能加大對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投入,在做仿制藥生產的同時,做好面向當地市場的研發、品牌和渠道建設,即使是有“專利懸崖”,還是有希望在新興市場取得很好的成績。但他所說的“面向當地市場的渠道建設”或許正是禮來們的另一個挑戰。
下沉
除了應對專利藥到期高峰,跨國藥企開始涉足仿制藥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深耕“廣闊市場”,也就是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的醫藥市場。
醫保的全覆蓋無疑為藥企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跨國藥企開始紛紛投入這個“廣闊市場”。
禮來也不能例外。然而,三年過去了,盡管禮來的產品已經覆蓋了全國600多個城市當中的近400個,且2011年禮來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增長了31%,連續十年在中國保持20%的增長速度。但目前禮來全球230億美元的年銷售收入中,只有5億美元來自中國,占比不到3%;而拜耳、諾和諾德的中國銷售額都占其全球銷售收入的5%以上。“禮來目前取得的市場成就其實還是與它的地位(全球排名前十的醫藥公司)不太相稱的。”劉宇剛表示。
益普索大中華區醫藥研究總負責人郭尉認為,一定程度上講,跨國藥企在“廣闊市場”的“廣覆蓋”其實隱含著兩個挑戰。其一是如何戰勝本地藥企生產的廉價藥,因為跨國藥企的產品大多是原研藥,售價是國產藥的10倍以上;其二是跨國藥企之前在大城市的營銷方式成本較為高昂,但“廣闊市場”的多樣性卻使得同樣的付出未必能帶來同等的回報。
禮來顯然看到了其中的問題所在。為應對當地藥企的競爭,這家美國藥企已經開始布局仿制藥生產。與此同時,禮來的銷售隊伍和策略也在悄然發生改變。據艾博來介紹,目前禮來中國一共有2000余名銷售代表。其中60%仍然集中于一、二線城市,但三、四線城市里的銷售代表也已占40%。
盡管禮來認為三、四線城市里基本的營銷方式與一、二線城市相比并無太大區別,都是“靠營銷員傳播信息,醫療項目結識醫生”,但艾博來提到了“資源配置”。他表示,在三、四線城市做營銷,挑戰之一在于如何將有限的銷售隊伍合理配置在廣袤且分散的市場。
郭尉認為,“三、四線城市的市場情況也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的會有級別比較高的醫院,可以配置專門的銷售代表;但是對于鄉村衛生院來說,巡回拜訪和數字營銷或許效果會更好。”
盡管存在困難,但“廣闊市場”帶來的潛在商機卻使得禮來等跨國藥企不得不進來。“這是個13億人口的市場。”艾博來一再強調。
重點仍是原研藥
做仿制藥已經是“形勢比人強”,但如果據此說禮來等跨國藥企的業務重點發生轉移卻有失公正。雖然拜耳等其他跨國藥企是否會在未來投資仿制藥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早些年便已經布局仿制藥的諾華制藥目前的仿制藥所占比例仍然不超過15%。具體到禮來中國,目前其尚無一款仿制藥產品上市。而艾博來的計劃則是,即使是在將來仿制藥產品上市之后,在中國原研藥物仍然會占據禮來產品線90%以上。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盡管跨國藥企做仿制藥并不存在任何障礙,而且“廣闊市場”事關擁有13億人口覆蓋面的中國醫改,對于它們的意義也就非比尋常,但做原研藥物也許才是其最大的競爭力所在;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原研藥物的定價權在企業,而仿制藥的定價卻取決于政府。
禮來對此了然于心。2012年6月,禮來中國研發中心正式投入運營,計劃在2015年前推出15款新藥,重點為治療糖尿病、抗癌藥物和治療精神性疾病的藥物。
禮來重點做糖尿病藥物研發的理由在于,一是糖尿病治療藥物是其最為人熟知的產品之一,全球首個商品化生產的動物胰島素、人工基因合成的人胰島素和人胰島素均出自禮來;二是,據益普索調研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數目將從2010年的2.85億升至4.39億,其中80%的患者位于新興國家。這些國家糖尿病患者數目的年增長率為69%,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比率為20%。除了增長迅速,新興市場里糖尿病患者發病率還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中國的情況不會比平均數據樂觀。禮來內部調研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9500萬糖尿病患者,另外有1.5億的糖尿病前期患者。
除了自己做研發,禮來還利用上文提到的亞洲風險投資基金投資本地研發藥企,目前已經投資的有浙江貝達藥業等。
艾博來表示,禮來投資本地藥企有兩個原則,一是該企業有在中國某個市場領域成為領軍者的潛力,二是具有某些可以與國際先進水平比擬的優勢。比如說,浙江貝達藥業被禮來看重就是因為其在抗癌藥物研發方面的實力。劉宇剛也表示,本地藥企成為跨國藥企的投資標的可能會有兩種情況,其一是生產能力足夠大,如南通聯亞就很可能成為未來禮來全球仿制藥的生產基地;其二是在某一領域具有領先的科研能力。
據艾博來透露,今年浙江貝達將有新藥物上市。(湯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