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2/28 13:24:34 來源:
未知
“一站式”定培人才的校企合作模式,因其針對性強、培訓成本低、效果好等優勢,受到連鎖藥店的追捧。那么,結合零售藥店的實際情況,可以采取的校企合作方式有哪些?在高校開辦專業課程,藥店應該側重進行哪些方面的培訓?采取該培訓模式有哪些注意方面?
1 合作形式,不拘一格
零售藥店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有多種形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形式一:校企共建
即把企業的部分生產線、裝置設備或者研發中心、實驗室等建在學校內,理論學習和頂崗實訓結合進行的形式。這種形式既解決了企業場地不足的問題,也解決了學校實習設備不足的問題,實現雙方的資源共享。
這種形式近年來較為流行,很多中小企業與各類科研機構等進行“產學研”合作,就是這種形式的“翻版”。
形式二:工學交替
此形式之一是工讀輪換制,即把同專業同年級的學生分為兩部分,一半在學校上課,一半去企業接受實際培訓,按學期輪換;另一種方式是“全日勞動、工余上課”制,學生在企業頂班勞動,利用工余時間進行學習,這樣把學習和實踐的內容聯系起來,在學校學習系統的課程,到企業接受實踐提升技能。
這種形式常見于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職業技術院校,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前也有采用。改革開放之后,這一形式被認為是落后教育理念的體現而被拋棄,目前已很少采用。該形式適用于生產型、制造型企業。
形式三:訂單式合作
企業在學校招生前根據自身需要,確定人才需求及招生計劃,委托學校代為培養,傳授的課程、專業技能除國家規定的內容外,額外增加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和實習課程。學生畢業后進行考核,合格即可到企業就業。這種合作形式針對性強,突出了職業技能培訓的靈活性和開放性,適合于規模化地培養人才,培養出來的學生適應性強,就業率高,穩定性好。
擁有一定規模和較強實力的大中型企業往往采用這種合作形式,特別是需求量相對大的生產型、制造型工業企業。
形式四:校企互動式
即由企業提供實習基地或場地,學生到企業基地進行學習或實踐,企業參與制定教學計劃,指派專業人員參與學校教學。企業優秀管理者或技術人員走進學校給學生授課,學生也可以根據安排進入企業實踐;學校教師進企業開展員工培訓,員工也可以回到課堂再次充電。如此雙向互動,學生得到了一線指導和實踐機會,提高了專業技能;員工得到了系統化的專業教育培訓,特別是獲得國家認可的學歷教育,為員工在今后的職稱評審、職業發展規劃等方面提供了有利條件。通過這種合作形式,企業得到人才,學校得到發展,學生得到技能,員工得到實惠,真正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該形式辦學方式靈活,便于實施,資源利用效率高,雙方共擔責任,比較適用于人才需求相對小的藥店及其他服務業。家樂福在業內開辦的“庖丁學院”、益豐大藥房聯手襄陽職業技術學院開辦的“益豐班”,都屬于這一形式。此外,開辦以企業名稱命名的“××班”,還能增加藥店對學生以及社會人才的吸引力,對藥店形象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建議藥店優先選用。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采取哪種形式,培訓內容應根據培訓的不同階段進行。培訓前期以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為主;后期則以實踐知識、操作技能為主,如藥品基礎知識、藥物分析知識、GSP知識、基本禮儀知識等。通常在最后一學期,由藥店安排合適的崗位進行3~6個月的崗位實習,實習期內應配備“一對一”的帶班師傅,并由師傅負責指導、監督等,實習結束應進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進入藥店試用。
2 適時介入,降低風險
雖然夢想很豐滿,無奈現實很骨感。在實際操作中,“校企合作”的風險還不可小覷。
首先,要考慮連鎖藥店的投資。“校企合作”的專項基金通常不是一個小數目,會根據開班人數和學校等級的不同,由連鎖企業全部承擔。要想實現這一點,藥店的實力必須足夠雄厚。
其次,不可輕視學生的履約情況。即便是和學生簽訂了“三方協議”,但協議對學生的約束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出現學生單方面違約,畢業后不愿到藥店去服務,藥店將會非常被動。據了解,很多連鎖在聯合辦班時,都制定了“訂單培養”條款,即在建班之初,由學校、連鎖、學生簽訂三方協議,其中規定連鎖需要提供的扶助、學生畢業后到連鎖工作等條款。之所以未簽合同,是擔心如果違背員工意志強簽合同,可能出現員工每天混日子、合同一到期就甩手走人的情況。
校企合作的關鍵,在于實現學校、企業的優勢互補,既充分發揮藥店的資源、實踐、資金等優勢,同時充分發揮學校在店員培訓中的主力軍作用。為降低合作風險,藥店應對以下方面給予重視——
1.必須制定切實可行、雙方認可的培訓計劃,對培訓內容、人才要求、合作費用、雙方責任、考核方式等予以明確,強化監督與執行。
2.藥店不能當“甩手掌柜”。在入學、期末、學業中期、畢業考核、人才選拔等關鍵節點須適時介入并發揮主導作用,必要時派遣經驗豐富的培訓師、高管等客串講師,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藥店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3.定向培養的課程設置。除了學校教育應有的公共課程之外,企業還可以和學校協商,加入和藥品零售有關的專業課程,比如藥理學、社交禮儀、營銷技巧等,以確保畢業生一旦選擇到連鎖去工作,可以馬上適應崗位要求。
4.融入企業文化。文化認同決定了畢業生是否心甘情愿到藥店工作,因此企業要在學生的日常教育中,逐漸給學生傳遞企業的文化,比如邀請學生參與企業的各種文娛活動、聯歡活動或旅游活動,以提高畢業生對企業認同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