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升裝可樂、號稱百分之百純果汁的藍莓汁、買一贈一的酸奶——家樂福、沃爾瑪等大型超市里,乳品飲料在春節檔也發動了強有力的促銷攻勢。但專家表示,自從《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正式實施后,在年貨濃情蜜意暖洋洋的宣傳攻勢背后,消費者應該理性看清年貨中的預包裝食品上的營養成分標簽,看清成分表,注意糖分、色素和香精等信息,盡量科學購買風味自然、接近原色的飲品。
“每年過年期間和之后一段時間里,前來就診的糖尿病、代謝綜合征患者都會增多,有病史的人病情會加重。”廣安門中
醫院中醫內分泌科大夫胡東鵬說,因為放縱吃喝而造成胃出血、急性胰腺炎、糖尿病病情加重的人每年都非常多。
“原則上不建議選擇含色素、香精和添加很多糖分的飲料。”空軍總醫院營養師于仁文說,可以選擇將水果榨汁來替代所謂的果汁、果珍等軟飲料,既美味又健康;或者根據個體身體情況,選用豆漿和牛奶、酸奶來代替。酸奶因為含有益生菌,不能在其中添加抗生素等物質,也不會讓部分乳糖不耐受的人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在日本久居的食品專業博士白石說,曾經全民喝牛奶的日本人,現在幾乎每天都吃一杯糖分為零的半固態酸奶。
市場上有一些純的果蔬飲品也是方便快捷的選擇。比如可果美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色素、香料和砂糖的“滿足一日蔬”需求的蔬果汁,除了水之外,它含有胡蘿卜、番茄、紅甜椒、茄子、蘆筍、菠菜、卷心菜、白菜和濃縮檸檬汁成分,沒有任何食品添加劑成分。但它的另外一款“果蔬生活”的果蔬汁里除了濃縮蔬果汁外,卻添加了食用香料等食品添加劑。
另外,選擇養樂多這樣含有大量益生菌的飲品對春節期間的胃腸道能起到很好的清潔效果,能促進胃腸道蠕動,保證腸道菌群平衡。
采買攻略
看清產品類別,果汁≠果汁飲料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說,你看到一盒飲料上注明“咖啡乳”,那它究竟是一種飲料還是一種牛奶產品?如果標簽上的“食品類別”項目注明“調味牛奶”,就是在牛奶當中加了點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劑、咖啡和少量牛奶。后者在食品類別上就屬于“乳飲料”,而不屬于牛奶了。
同樣,你看到一液體瓶子上畫著漂亮的水果,它屬于果汁還是飲料?也要看看產品類別。如果是“果汁”,那就是說完全沒有加水。如果是“果汁飲料/飲品”,那就是說,加的水要比純果汁更多。所謂“飲料”,就是以加水為主的液體食品,無論看起來像果汁還是像牛奶,都是在大量水里加了一點天然配料,還可以加入糖、香精、磷酸鹽、增稠劑、乳化劑等等,讓口味和質地更加誘人。
營養品質取決于原料及其比例
食品的營養品質,取決于原料及其比例。按
法規要求,含量最大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
比如購買一瓶看起來像牛奶的果味奶,不妨看看其中的配料表。范志紅表示,配料表中內容越復雜,這個產品離牛奶就越遠。其中你不認識的配料越多,說明非天然的成分越多。飲料產品上通常會注明“原果汁含量>10%”或者“牛奶含量>30%”等字樣,這就是在講其中有多大比例是來自天然原料,其他部分是用沒有營養的配料和水調配而成的。
一些早餐奶、果味奶、谷物奶等,是很多人挑選乳制品時的最愛。但實際上,如果查看成分表,自己買回來的風味牛奶,配料表中的第一名是水,而不是生牛乳。這證明該乳制品中牛奶的含量比水低。
消費者購買一種豆漿粉產品,是為了獲得其中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通常蛋白質含量越高的產品,表示其中從大豆來的成分越多,
健康作用也就更強。因此,一個100克中含有20克蛋白質的產品,通常會優于一個100克中含有15克蛋白質的產品。
在購買飲料時,為了避免商家玩貓膩,還要仔細看一下營養成分表是按每100毫升的量來計算,還是按照一瓶(500毫升左右)或自己隨便定的數量(比如240毫升)來計算的。有時候,由于其中所含能量(糖)太高,商家就選擇用100毫升中所含的數值來做營養成分表,消費者猛一看,會以為其中能量較低糖較少,容易被誤導。
選擇剛剛生產的產品
另外,在保質期之內,應當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產品。雖然沒有過期意味著食物仍具有安全性和口感,但畢竟隨著時間的延長,其中的營養成分或
保健成分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例如某種酸奶的保質期是14天,但實際上即便在冰箱中儲藏,其中的乳酸菌活菌數量都在不斷降低。所以,為了獲得其中的健康益處,最好能夠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酸奶。
同時,保質條件也極為重要。比如一種瓶裝牛奶或一包豆制品,包裝上標明在4至6攝氏度下能儲藏5天,若在室溫下存放,很可能一天之后就壞掉了。消費者必須注意食品包裝上對儲藏條件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