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1/13 0:00:00 來源:
未知
生意社1月7日訊 筆者曾寫過一篇關于醫院藥房托管方面的文章,也通過原供職的藥品批發企業,開展過縣級醫院藥房托管的試點,但總體來講,醫院藥房合作仍存在著多項制度障礙。包括國內其它企業所做的類似嘗試,無論是以政府主導的區域性醫院合作,還是以單個企業為主體推動的藥房托管,包括后來變異的整體配送、服務外包,多數都以失敗而告終,或以慘淡經營而勉強支撐。
但醫藥分業終究是大趨勢,特別是基本藥物制度的強力推進,以及“實現醫藥分開、控制醫保支出”、“斬斷公立醫院與
藥品利益鏈”的醫改期許,再次催熱醫院藥房的商業化合作,藥房托管課題重新成為各商業公司角逐的重點。
醫藥藥房的商業化合作到底難在哪里,出路在何方,一直是值得探索的課題。
幾種模式<<<
藥房托管
藥房托管,不改變資產歸屬,不改變藥品進院流程,不改變職工編制隸屬關系;在此基礎上,將醫藥藥房交商業公司管理,由商業公司依據自身的總體庫存優勢,對藥房內藥品進行管理、控制、調整,以減少藥品流通環節,降低藥房的庫存占壓和醫院的支出成本。
這種模式起步于2001年至2003年,當時的三九集團先后托管柳州市中醫院、揚州市中醫院、玉林市中醫院等多家醫院藥房;成名于2006年,由南京市紀委主導推動的大規模醫院藥房托管,南京醫藥股份成功托管136家醫院藥房,占托管總數的92%;后山東海王銀河醫藥有限公司又以“陽光配送”的方式,成功合作山東棗莊地區,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卻因藥品的省級集中招標、廠家委托配送政策,而倍受爭議,舉步維艱。
藥房藥店化合作
醫院藥房藥店化合作模式,是將醫院藥房一分為二,住院藥房仍由醫院統一管理,將門診藥房獨立出來,通過引入商業合作伙伴,在院內開設一個專業藥店,既對內又對外,按零售藥店方式運作,該模式有助于減輕醫療機構的藥事服務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醫藥分開,并以此作為醫院住院藥房的有益補充。
這種模式,在將門診藥房徹底市場化的同時,引進零售藥店的運行和營銷手段,又不改變其住院藥房的管理,其難點在于必須要明確限定藥店的經營品種,以避免對住院藥房價格體系的沖擊。云南鴻翔一心堂藥業公司與文山縣人民醫院的藥房合作屬于這種模式,漱玉平民、蘇州禮安等公司也進行過類似嘗試。
服務外包
通過將醫院藥品的采購、入庫、倉貯等環節,部分或全部外包給外部商業公司,由外包商負責藥品物流管理,通過集中采購、集中配送,幫助藥庫降低運營管理成本,提高院內藥品管理效率;醫院則重點負責藥事服務和藥事管理,藥品部從“效益型”向“藥學服務型”轉變。
通過協助醫院開發系統軟件,更新醫院藥房設施,將自身的物流系統延伸到醫院藥房,也屬于服務外包模式的變異,九州通公司在各地醫院合作方式的探索,多屬于這種模式。
制度障礙<<<
利益分配和臨床品種操作,是任何一種藥房合作模式無法繞開的兩大核心問題。但這兩大核心問題,往往又因為太多的潛規則和利益糾葛,說不清道不明,無法擺到桌面上,卻又實實在在影響著合作的深入,最終制約合作工作的進一步推進。
醫院和商家的利益分配難以協調。眾所周知,衛生部門對醫院藥品銷售管理,一是要求藥品占比不得高于45%,二是要求藥品加價比例不得高于15%。雖然這些要求一再被重申,包括基本藥物的零加價政策,但由于財政原因,二甲以上醫院多很難執行。
不可否認,推行醫院藥房合作,部分醫院是出于規避國家的藥品管理政策考慮,而醫院的藥品收入是無論如何要確保的,醫院藥房合作后,無論以何種形式,醫院要求不低于甚至高于原有的藥品回報。而醫院機構是非盈利性組織,醫藥商業
企業是依法納稅的經營實體,國家對醫藥商業采取的是更加嚴格的稅收政策。如果在藥品銷售上沒有新的舉措,新的模式運行后,扣除稅收原因,醫藥商業不得不以其它收入來貼補,才能保證
醫院收入不降低。
而在臨床品種操作上,合作商業要想通過藥房合作模式有利潤,必須在臨床品種上下功夫:一是改變臨床品種的利益分配模式,壓縮其它環節的利潤空間;二是通過品種置換,以其它臨床品種來置換醫院現有的臨床品種,來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
這兩種方式,都涉及更深層次的利益分配,都會受到利益環節持久而強烈的抵觸,有的商業在合作之初,聲稱自身擁有豐富的臨床品種庫,可以方便而穩妥地置換現有品種,實際上在藥房合作形不成規模的情況下,這種臨床品種庫是不存在的,而對于規模化企業來講,由于政策監管方面的原因,有些操作是無法進行的,合作往往無疾而終。
出路在哪<<<
客觀地講,在目前國家財政補貼不到位,以藥養醫體制沒有大的改觀前,藥房依然為醫院的利潤中心,醫院的藥房剝離不得不停留于紙面。一些醫藥商業企業只能通過高毛利產品運作,通過向醫院輸送返利,贏得與醫院的合作機會,但要想完全割裂醫院與藥品的利益關系并非易事,短時期內,醫院藥房的商業化合作很難有大的突破。
關于醫院藥房商業化合作,在當前政策環境下,較為可行的模式主要有以下4種。
優選縣及二甲以下醫院試點
優選試點縣醫院及二甲以下醫院為合作重點,由下及上,穩步推進。受基本藥物制度和掛網招標政策的影響,目前,多數鄉鎮醫藥已基本實行藥品網上采購,零差率銷售,全國第一批試點縣和即將公布的第二批試點縣也將采取這一政策。對這部分醫院而言,藥品收入已不再是醫院的收入來源,藥房管理則變成了一種責任和負擔,在這些醫院推行托管,將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對于醫藥商業企業來說,尤其是那些初涉該塊業務的企業,提前布局基層市場的小型公立醫院,或是不錯的出路,一旦具備了合作醫院藥房的成功經驗,知名度也就隨之打響,再逐漸向主流城市的大型醫院滲透。
以技術換取市場
以物流延伸為手段,通過物流技術服務換取市場份額,為藥房整體合作積累話語權。目前,醫藥商業,特別是大型醫藥商業,具有成熟的物流管理系統和倉貯管理系統,RF設備應用、貨號條碼技術、自動分揀系統等。相比而言,多數醫院藥房還處于原始的手工入庫操作階段,藥房效率偏低。
大型商業企業通過技術支持,將自身的物流系統和條碼技術,延伸到合作醫院,有條件的,再進一步通過自動化藥柜技術延伸到住院藥房。一旦成功,將極大地降低醫院藥房的勞動強度,同時由于自身物流系統和藥房物流系統兼容,可極大方便自身企業所供應藥品的出入庫手續,在方便的前提下,引導其它商業配送品種向本企業轉移,以換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和話語權。
以資產重組合作推進
通過資產重組、資產合作的方式,順勢而為,實現更深層次合作。醫藥藥房是個大蛋糕,對任何一家三甲醫藥都不會輕易放棄,即使合作了,也只是臨時鴛鴦,做不得“長期夫妻”,于是不少醫院紛紛探索醫院藥房單獨商業化運作的路子,但多由于商業運作的復雜性而擱淺。
現國家醫改政策已明朗化,“二甲以下醫藥回歸社會公益化屬性,三甲醫院鼓勵多元化投資”,借此政策東風,以現有經營資質(或收購經營資質)為依托,吸收醫院投資(以醫院藥房作為出資標的),組建共同的經營實體,單獨運作,利益共享。
現已有商業按此思路形成方案,以項目的方式向三甲醫院尋求合作,此不失為長遠發展的途徑。
零售企業順勢而上
在現階段,醫藥藥房合作,更主要是門診藥房的合作,而不是住院藥房的合作。將門診藥房,改造成社會
藥店,引進零售藥店的營銷策略和營銷手段,既要滿足醫院處方用藥的需要,又要在醫院管理品種之外挖掘潛力,爭取醫院門口林立藥店的市場份額,這些方面,零售連鎖企業操作起來更是行家里手。
所以說,醫院藥房的合作對象,更適合是零售連鎖企業而不是批發企業,未來的藥房合作,零售連鎖企業,將會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