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1/23 0:00:00 來源:
未知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發布的2014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和推進農業現代化”。主流評論認為,其改革范圍之廣是歷年一號文件無法比擬的。特別是文件中有關糧食安全、農村土地制度等方面的表述,給予人們很大的想象空間。比如,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而且多次提出“推動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等等。
那么,一號文件賦予改革的想象空間到底有多大,改革的紅線又在哪里?國務院新聞辦昨天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對此進行全面解讀。
保障農民收入
“糧食”二字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重中之重,一頭是飯碗安全,另一頭是農民收入。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已進一步縮小至3.03:1,但農民收入偏低仍是不爭事實。我國現行的糧價政策主要通過政府制定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價決定,中央農辦主任陳錫文介紹,從保障農民收入和城鎮低收入消費者生活出發,要對糧食價格的形成機制進行改革。今年,將對新疆棉花和東北、內蒙古大豆實行目標價格試點。
陳錫文:政府告訴農民今年大概是什么樣的供求情況,價格水平是個預測價格,但實際糧食生產出來之后,可能供求關系還有新的變化。當糧價高于目標價格的時候,農民會賺錢,但城里一部分低收入消費者可能承受的消費壓力就比較大,政府就要對城鎮的低收入消費者進行適當的補貼。同樣道理,當實際市場糧價低于政府公布的目標價格的時候,就要對農民差的這一塊,由政府對農民進行補貼。
嚴打土地投機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的提法引發市場諸多解讀。陳錫文重申,土地制度改革,底線不能動。
陳錫文:土地制度改革,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給改垮了,不能把耕地給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給改滑坡了,不能把農民的利益給改沒了。
陳錫文還表示,包括“農村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農民住房財產權的抵押、擔保和轉讓”在內的重大改革,如果不涉及現行法律
法規的,鼓勵地方先行先試,但是涉法的改革一定要經過一定程序得到批準。特別是,任何主體在流轉或租賃土地過程中,必須堅持用途管制,農地農用。
陳錫文:我知道各個方面在議論想到農村去炒點土地,拿點土地,其實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沒有人或者是沒有多少人是愿意到農村去租了土地之后繼續種糧的。很多土地被轉租之后非糧化,非農化現象,這個是必須遏制的。一遏制這個,很多人就會看到土地增值空間就有限,因為農地在用途管制情況下,再怎么轉讓,價格升值也是有限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要避免農地違法的改變用途。只要抑制了這條,很多投機
心理就打消了。
與此同時,部分重金屬污染土地的退出迫在眉睫。在此前我國第二次國土調查中,約有5000萬畝土地遭受各種原因的中度、重度污染。盡管其中重金屬污染的比重有多大還在評估之中,但對污染土地的“退出”,陳錫文態度堅決。
陳錫文:比如說去年湖南運到廣東去的一些大米被發現鎘含量超標,引起了消費者對大米安全性的懷疑。從這個角度去看,現在農業部門采取的措施是,如果發現生產的農產品是超標的,不管是什么樣的,重金屬也好,還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質也好,而這個超標的農產品又是食用的農產品就必須退出。大米中的鎘含量超過0.2毫克的大米,不許在市場上作為食用農產品流通。倒過頭來,就要對這些生產超標農產品的耕地退出稻谷的生產,也退出其他食用農產品的生產。
維護食品安全
此外,社會輿論高度關注的轉基因問題也在發布會上如期出現。中國的轉基因農產品播種情況到底如何?市場上賣的西紅柿、辣椒、蔬菜等等究竟是不是轉基因的?盡管并非做農業技術出身,陳錫文對此顯然早有準備。
陳錫文:在中國,真正推出的轉基因的食用農產品非常少,我們中國是世界上轉基因農產品播種面積比較大的國家,但是我們主要是轉基因棉花,食用的農產品中只有一個木瓜。從目前的情況看,全球的轉基因育種,到現在真正為了提高產量的還不太多,主要是為了增強它的抗病蟲害能力,這樣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對環境保護起到更好的作用。
實際上,此前就有消息稱,我國市面上的木瓜絕大多數都是轉基因品種,陳錫文昨天正面表態無疑是對此前消息的證實,“木瓜”馬上成了輿論熱詞。有人第一時間表示,以后不能再吃木瓜了,瓜農則可能因此遭了秧。那么,木瓜是轉基因的,就一定不安全嗎?
記者去年在美國夏威夷、全美95%的木瓜種植產地采訪了解到,當地木瓜產業曾因輪點病毒之害,在十幾年前遭遇滅頂之災。此后,當地開始種植抗病轉基因品種,才得以告別病毒之害。
中國與美國的情況類似,根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專家的介紹,中國木瓜的天敵是環斑病毒,如果不采用轉基因技術,木瓜可能就會絕種。
截至目前,我國共批準發放7種轉基因作物安全證書,抗病番木瓜就是其中之一。有了安全證書,是否意味著木瓜就安全呢?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曾對此作出正面回應。
畢美家:迄今為止,轉基因產品大規模的種植在世界上已有17年的歷史,現在沒有發生一起被科學所證明它是有安全問題的案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都一再表明,經過安全論證的轉基因產品與其他傳統的農產品、傳統的食品一樣安全。
木瓜,只是轉基因食品爭議的小小一環。中央農辦現在對轉基因技術到底持有怎樣的態度呢?陳錫文在發布會上明確給出12個字:加快研究、規范管理、保障知情。
陳錫文:第一,分子級的育種是全球生命科學的前沿技術,作為一個先進技術,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這方面不能落后,所以在科學研究上,我們必須努力趕上世界的前沿。第二,轉基因育種能否上市銷售,提供給消費者,這必須經過極其嚴格的審核,只有確保它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的時候,才可以批準它上市。第三,一定要讓消費者有充分的知情權。如果含有轉基因的成份,必須進行標注,知道了之后買或不買,由消費者自主決策,這個基本原則會長期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