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4/3 0:00:00 來源:
未知
這意味著,中國不僅結束了長期以來公民身后捐獻器官“捐贈無門”的困境,還在短時間內建立了兩個公民隨時可以在線登記個人身后捐獻器官志愿的網絡平臺。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作為普通公民,如果希望身后捐獻器官,該去哪家登記?不同網站上的登記,在其去世后啟動的捐獻意愿確認,是否擁有同樣的法律效力?
截至發稿時,上述兩家網站相關負責人,尚未給出明確答復。
焦點1
登記平臺應該唯一嗎?
紅會稱應統一整合到紅會系統內;黃潔夫稱應整合到“做得最好”機構
昨日,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其器官捐獻志愿登記須知的第一條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唯一接受器官捐獻志愿登記的網站。
作為該網站的主管單位,中國紅十字會亦表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是我國器官捐獻工作進展、器官捐獻相關知識、器官捐獻志愿登記以及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資格查詢等信息的權威發布網站。
但3月19日在廣州啟動的“施予受”網站,目前依然能接受公民器官捐獻的志愿登記。
“施予受”網站的主辦方之一,國際扶輪3450地區器官捐獻委員會主席王國林則坦言,“施予受”可能不是唯一,“但我們希望做中國最好的公民登記器官捐獻意愿的平臺”。
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研究中心參與“施予受”網站的運行工作。該中心主任王海波表示,器官捐獻的宣傳動員工作,需要社會各界,包括各個社會組織、平臺的參與。當然,對于每一例捐獻器官的及時獲取、有效共享和公平分配來說,統一的平臺,是信息高效對接的關鍵。現在,國家也在著手整合器官捐獻志愿、捐獻管理、獲取與分配幾個平臺的信息資源,但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其他方面,這個工作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3月20日,在2014器官捐獻國際學術論壇期間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還處于成長期,應該有更多社會組織的參與,各省都可以想辦法,跟社會組織或政府部門合作,開發便捷、服務能力強的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平臺。
中國紅十字總會副會長郝琳娜對此表示認同,但她也同時強調,器官捐獻的宣傳動員、報名登記、捐獻見證、人道救助和緬懷紀念,是國家授予中國紅十字會的職責。因此,今后各網站平臺上登記的器官捐獻志愿者信息,應統一整合至中國紅十字會的器官捐獻報名登記系統內。
此后,黃潔夫表示,器官捐獻志愿者的信息,未來肯定需要整合,便于器官捐獻協調員可以更快查詢到一位潛在器官捐獻者生前是否明確表達過捐獻器官的意愿。至于整合在哪個平臺?“誰做得最好,工作最受(公眾)認可,就整合在誰那里。”黃潔夫說。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