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手術必需的魚精蛋白,治療甲亢的甲巰咪唑,麻醉用藥氯胺酮等臨床常用的低價經典老藥,動輒供應不足,甚至斷檔脫銷。
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起草的《關于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的意見》,經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意見能否真正讓低價經典老藥實現企業愿意生產、醫院愿意采購、醫生愿意開方?國家衛生計生委有關部門負責人15日回答了記者提問。
低價經典藥為何難求?
據介紹,導致藥品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來,隨著質量標準提升和原材料、人工等價格上漲、生產線要求提高,企業生產成本上升,低價藥品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在
招標壓價及零售價格不能靈活上調的影響下,低價藥品生產供應意愿下降。
受“以藥補醫”的影響,醫院缺乏使用低價
藥品的積極性,也導致部分常用低價藥品出現臨床脫銷斷檔的現象。
意見提出,改進價格管理,為建立能夠更加靈敏反映成本變化及市場供求的定價機制,保證低價藥品合理利潤空間,調動企業生產積極性,取消針對低價藥品每一個具體品種的最高零售限價,允許生產經營者在日均費用標準內,根據藥品生產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自主制定或調整零售價格。
意見提出,對用量小、市場供應短缺的藥品,試點國家定點生產、統一定價;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常態短缺藥品儲備,保障短缺藥品儲備及時到位;加大政策扶持,積極引導常用低價藥品生產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高供應保障能力。
在
采購辦法方面,意見提出,對納入低價藥品清單的藥品,由各省(區、市)藥品集中采購機構對通過相應資質審查的生產企業直接掛網,由醫療機構與直接掛網生產企業議定成交,實行網上交易,陽光采購,確保采購過程、采購信息公開透明,增強醫療機構在藥品采購中的參與度。鼓勵公立醫院聯合采購,發揮批量采購優勢。
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常用低價藥品,由省級采購機構匯總基層采購數量,根據采購數量遴選供貨企業,或以集中支付的區域(省或市、縣)為單位遴選供貨企業,鼓勵提高集中度。此外,意見提出確保低價經典老藥配送到位。
如何讓醫生愿開低價藥?
據介紹,為鼓勵醫療機構和醫生使用常用低價藥品的積極性,意見引導各級醫療機構提高常用低價藥品使用量,并將使用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內容。
下一步,要加快推進醫保付費方式改革,使藥品成為醫療機構運行成本,提高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主動節約成本、控制費用的意識,調動其優先使用低價藥品的積極性;要落實醫療機構合理用藥規定,充分發揮藥師作用,引導醫務人員盡量用價廉質優的藥品,能用便宜的不用貴的,能用仿制藥不用原研藥,鼓勵常用低價藥品的使用。
經典藥會不會價格暴漲?
有關負責人指出,制定意見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糾正常用低價藥品的價格扭曲。意見印發后,部分藥品價格可能會出現波動,這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他說,低價藥品通過清單進行管理,清單范圍和界限是清晰的;通過制定常用低價藥品日均費用標準,價格是可控的;常用低價藥品多是多家生產,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性,通過有序競爭,有利于藥品價格理性回歸。只有藥品價格回歸到合理區間,企業才有能力改善生產條件,保證藥品質量,開展藥品研發和創新,最終受益的是廣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