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度出口值止跌反彈。自2013年12月份江蘇口岸醫藥品出口值達到2.2億元的高位后,今年前2個月出口值持續回落,3月份止跌反彈,當月出口值回升至2億元,同比下降7.6%,環比增長17.5%。
(二)近7成為一般貿易出口。一季度,江蘇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醫藥品4億元,增長5.3%,占同期江蘇口岸醫藥品出口總值的69.9%;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1.7億元,增長13%,占29.8%。
(三)半數以上出口至歐盟,對美國和印度出口增長。一季度,江蘇口岸對歐盟出口醫藥品3億元,下降7.2%,占同期江蘇口岸醫藥品出口總值的53.7%;對美國出口6013萬元,增長3.3%,占10.6%;對印度出口4523萬元,增長44%,占8%。
(四)6成為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一季度,江蘇口岸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醫藥品3.4億元,增長9.6%,占同期江蘇口岸醫藥品出口總值的60.2%;民營企業出口2.1億元,增長5.8%,占36.7%。
(五)抗菌素、醫用敷料和肝素及其鹽為主要出口品種。一季度,江蘇口岸出口抗菌素1.5億元,下降0.3%;出口醫用敷料1.3億元,增長12%;出口肝素及其鹽1.2億元,下降1.5%;三者合計占同期江蘇口岸醫藥品出口總值的69.7%。
二、一季度江蘇口岸醫藥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
(一)國際醫用敷料需求增長,拉動醫藥品整體出口增長。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和由此帶來的潰瘍、褥瘡等
疾病患者增長,國際醫用敷料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目前,我國醫用敷料已經在國際市場占據較穩定的市場份額,其需求持續上升,也拉動我國醫用敷料快速增長,并推升了醫藥品出口整體規模。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江蘇口岸醫用敷料出口1.3億元,增長12%。
(二)新興市場國家藥品市場高速發展,帶動我國醫藥品出口。科技的發達與生活方式的惡化帶來世界范圍的
健康危機,也為全球藥品市場高速發展創造契機。據預測,全球藥品總開支將在2017年達到約1.2萬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約2050-2350億美元;2012-2017年間,新興的藥品市場傳統藥品開支將增長69%,遠高于發達市場的5%。在此背景下,江蘇口岸對新興市場醫藥品出口同樣呈現快速增長之勢。今年一季度,江蘇口岸對印度、東盟和拉丁美洲醫藥品出口分別增長了44%、42%和11.2%。
三、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印度仿制藥輸美遭禁為我國藥企敲響警鐘。最近幾個月,由于資料造假和衛生不合格等問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先后對蘭伯西、沃克哈特和太陽等多家印度大型制藥公司的仿制藥發出了進口禁令。此外,還有30多家印度制藥企業已經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列入“進口警告”名單。由于成本低廉,印度仿制藥企一直是國內
藥品出口企業最強勁的競爭對手,部分印度仿制藥退出美國市場后,國內出口企業有望快速搶占其市場份額。與此同時,印度藥品輸美遭禁也為我國藥企敲響警鐘,隨著中、印等制藥大國的崛起,歐美國家對相關國家藥品的監控更為嚴格,我國藥品出口亟需提升并穩定品質和安全水平,以防重蹈印度仿制藥的覆轍。
(二)高端
醫藥敷料產品發展滯后,本土醫藥品
企業亟需迎頭趕上。當前,由新材質組成的高端醫用敷料因臨床應用范圍廣,可加速創面修復,減少傷口感染,提高治愈率,縮短病程,減輕患者痛苦,受到醫療機構及患者的歡迎。然而,國內外市場上高端醫用敷料主要來自歐美企業,本土企業在高端醫用敷料的研發投入、人員儲備和技術支撐等方面與國外企業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缺乏自主品牌建設和高端醫用敷料營銷渠道的建立。目前,由于國內生產綜合成本增加和行業準入門檻較低,低端醫用敷料出口正面臨著國際市場競爭優勢減弱和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國內醫用敷料行業亟需調整經營策略,加大投入研發高端新型醫用敷料產品,改善產品結構以期長遠發展。
(三)在國家政策和產業變革的支持下,生物醫藥行業迎來發展機遇。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在整個醫藥產業中的比例僅為11%,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2013年國務院下發的《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提出,2013~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要推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投放市場,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促進生物醫學工程高端化發展,到2015年產業年產值達到4000億元,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培育一批高端化發展的生物醫學工程制造企業。在國家政策環境的支持下,借助國際藥品專利到期和研發外包的趨勢,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生物醫藥企業在新藥研發、臨床實驗、生產供應等領域應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提升在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