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社會保障綠皮書《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13)》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綠皮書指出,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建設是新醫改中的重要內容,國務院辦公廳先后發布了《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兩個文件,并啟動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債務清理化解工作。能否成功調整并完善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償機制,是檢驗新醫改在觸動利益格局方面是否具有成效的關鍵點,也是判斷新醫改本身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是否真正取得了制度性成果的核心依據。
收支結余減少,
藥品收入下降。2008~2011年全國鄉鎮衛生院收入和支出規模雖然逐年增大,但是收支結余減少,從2008年的37.58億元下降到2011年的25.26億元。根據全國財務決算資料提供的數據,2011年全國鄉鎮衛生院藥品收入為446.24億元,比2010年下降15.09%,藥品收入占總收入比重從上年的39.01%下降為2011年的30.14%。
財政投入增加,公共衛生補助增加。在藥品收入下降的同時,2008~2011年全國鄉鎮衛生院財政補助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則從17.78%提高到38.71%。三年全國鄉鎮衛生院財政補助總額從171.48億元上升到573.17億元,增長了2.34倍,年平均增長49.52%。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收入已經成為鄉鎮衛生院的主要籌資來源之一。
醫療收入下降,一般診療費政策效果不理想。2011年全國鄉鎮衛生院醫療收入下降,且門診和住院收入出現“雙下降”。各地普遍實施了一般診療費,但一般診療費占醫療收入的比重較低。說明一般診療費尚未成為機構醫療收入的主要來源,其政策效果尚未顯現。
醫保補償成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主要補償渠道之一。2011年,在全國鄉鎮衛生院醫療收入總額中,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補償占5.78%,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補償占2.88%,新農合醫療保險補償占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