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定向培養大二學生傅勁超和同學們談笑著走在校園里。對于未來,他和“小伙伴們”卻懷揣著不同的夢想。不過,相同的是,從填報高考志愿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僅僅是選擇了醫生這份職業,更選擇了基層。
培養出的基層醫生如何才能“接地氣”,這一直是溫州醫科大學校長瞿佳在思考的問題。在他看來,醫改的各項政策能否真正落實,關鍵在人,為此,溫醫大探索招生與招聘并軌、校地共育的本科基層衛生人才定向培養方法,目的就是讓培養出來的醫學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基層醫療機構鬧“人才荒”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為廣大城鄉居民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居民
健康教育的最直接提供者,基層醫生因此被稱為城鄉居民的“健康守門人”。2009年,伴隨著國家支持中西部地區全科醫生培養戰略的出臺,溫醫大開始探索適合基層需求的衛生
人才培養方法。“3年專科生培養主要是救急,5年本科生培養才是基本。”瞿佳說。
據國家衛計委2012年數據統計,全國共有45889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78799家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但是,醫學生“下不去、留不住”導致基層衛生服務網點衛技人員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執業(助理)醫師552228名,平均每個單位僅12名。而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僅有執業(助理)醫師94787名,根本滿足不了67萬余家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正常運行的需求。
為加強基層衛生人才培養,浙江省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要求每萬服務人口原則上按13名至15名
標準配備,其中全科醫師不少于3名,公共衛生醫生不少于2名,并配備一定比例的
中醫類別執業醫師。以浙江省5500萬人口數統計,目前全科醫師缺口4300名,公共衛生醫生缺口6300名。
溫醫大仁濟學院具體承擔了浙江省基層醫學生的培養任務,副院長許冬武告訴記者:“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醫學生不愿意下基層,主要受個人發展前途渺茫,農村工作及生活環境差,收入低,得不到社會尊重等因素影響。如何讓這些學生下得去,關鍵看地方政府能提供什么樣的優惠政策。”
校地聯手輸送人才
自2010年起,溫醫大和各地政府開始聯手探索訂單式定向培養本科層次農村社區醫生,由各地政府給予學費補助,實行招生與招聘并軌,即在招錄同時簽訂就業協議,確保學生在規定時限內考取執業醫師證,返回所在地基層醫衛機構就業后,就能擁有正式的事業編制。
為了盡快向基層輸送人才,溫醫大采取了兩步走的辦法:一方面,由各地衛生局根據實際需要申報招生數量,定向招錄所需醫學新生;另一方面,對在校大三學生進行分流,愿意畢業后到基層工作的學生,可以馬上和所在地政府簽訂就業協議,享受相應待遇。對于定向培養的學生,除了基礎的醫學教育外,增設《全科醫學導論》等相關課程,并安排更多的基層社會實踐。
為了培養“接地氣”的衛生人才,學校建立了學校、政府、行業“校地共育”的互動式培養機制。成立了由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學校、社區
醫院相關領導組成的“農村社區醫生培養協作委員會”,負責協調農村社區醫生培養實踐基地的落實、管理及運行;在農村社區醫生培養的方案確定、實施,質量的監控、評價等方面建立由學校、政府雙方聯運的互動式培養機制。
2012年,溫醫大的這一做法得到浙江省衛生廳認可,原來由學校和各地方政府逐一簽約的辦法變為由省衛生廳統一協調,進而推廣到浙江省的40個縣(市、區)。定向招生人數從2010年分流的30人增加到去年的511人,定向培養專業從單一的臨床醫學專業發展到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和護理學4個專業,并將設立預防醫學專業。同時,定向錄取分數線也在不斷提升。
靠定向培養“把心留住”
“溫醫大這種辦法很好!”溫州市永嘉縣橋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院長李龍華說,“基層衛生院每年都招人,但每年都招不滿,導致很多崗位空缺。就我們中心來說,編制有116人,實際只有106人,各個科室醫生護士都急需人手。2011年中心接收了兩名首批分流的定向培養畢業生,緩解了燃眉之急。”
“定向培養模式的關鍵在于真正把人留住、把心留住,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創新用人機制。”瞿佳認為,結合基層衛生人才培養實際,需要從政策層面進行頂層設計,構建“國標、省統、縣管、鄉用”全科醫生一體化用人模式,以有效的、持續的政策機制吸引醫學畢業生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
他進一步指出,“國標”指國家統一制定基層衛生人才如執業醫師、全科醫生的標準。“省統”指由省衛生廳、教育廳、財政廳等多部門統一落實定向訂單式全科醫學生培養計劃、經費等。“縣管、鄉用”內容包括:組建以縣級醫院為主導的區域醫療聯合體,即有資質的縣級綜合醫院與近域內鄉鎮衛生院組成跨行政隸屬關系的聯合體;醫學生畢業后,由縣級政府及人事部門指定到相應的區域醫療聯合體工作,編制落實到縣級醫院即“縣管”;在縣級醫院為主導的區域醫療聯合體內,輪流下派全科醫生入駐鄉村衛生院工作即“鄉用”;縣級醫院成立全科醫療部,建立“縣管、鄉用”基層全科醫生統籌管理方法;參與此項工作的省級醫院對訂單式鄉鎮全科醫生進行業務培訓,優先給予業務進修機會。
“基層衛生人才緊缺已成為醫改‘強基層’的攔路虎。”他坦言,不僅各級政府都要來關心已經下去的醫學畢業生,政策要落實,甚至要加碼。國家層面還應多管齊下,除了職稱、待遇等方面的優惠和進修學習的配套政策以外,還要讓基層醫務人員擁有展現的平臺和發展前景,從而讓他們熱愛自己的職業,愿意為之奉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