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DA發布《互聯網食品
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允許互聯網藥品經營者憑處方銷售處方藥,允許第三方物流配送藥品。分析認為,這個意見稿的字里行間透露出
醫藥電商一直無法涉獵的處方藥領域有全面開放之意。
處方藥是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才可購買和使用的藥品。由于用藥安全的原因,此前國家有十分嚴格的規定,禁止處方藥網上銷售。根據目前實行的《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網上藥店只能銷售非處方藥,且需要自行建立配送網絡。
還有觀點認為,此次《意見稿》的另一大亮點是,網上藥店的準入門檻進一步放低。按照此前的監管要求,連鎖藥店申請網上藥店的“通信證”——互聯網藥品交易許可證沒有問題,但單體藥店則不行。在新的《意見稿》中,單體藥店也將具有申請資格。
多年以來,囿于國家的嚴厲監管,處方藥成為網上藥店不能碰的“禁忌”,醫藥電商一直在夾縫中艱難求生。如今,政策開閘,業界歡欣鼓舞,醫藥電商的春天似乎近在咫尺。
十年舉步維艱
早在2004年,“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就已經開閘。《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在當年發布。次年,《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正式出臺。正是這兩部條例,定下了網上藥店的門檻以及處方藥不得網售的基調。去年年中,CFDA的相關領導依然對外強調:國家不會放開網上藥店的牌照,更不太可能準許處方藥網上銷售。
數據顯示,在過去十來年的時間里,已有184家企業獲得互聯網藥品零售資格。盡管“玩家”不少,取得良好發展業績的卻不多。本刊記者了解到的現實情況是,在獲得資格的企業中,已投入運營的網上藥店約120家,而真正發力醫藥B2C的企業不足20家。現今銷售業績不錯的網上藥店,多是銷售保健品、計生用品、隱形眼鏡、家用
醫療器械等,藥品并非主力軍。而整個醫藥電商行業的生存現狀更是不容樂觀。
實際上,比起親自“沖鋒陷陣”,相當一部分獲得互聯網藥品零售資格的
企業選擇“借雞生蛋”。數據顯示,2013年天貓醫藥館的交易規模達20.4億元,占國內醫藥電子交易47.89%,同比增長172%。相比之下,自主式醫藥B2C網站則遜色不少,它們的年交易規模為16.8億元,占比達39.44%,同比增長98%。
正是以上種種原因,醫藥電商雖然歷經10來年發展,如今依然在蹣跚學步階段。首批醫藥電商試水者金象網CEO牛征瞾認為,行業始終沒有出現垂直電商巨頭和品類局限性有關。他指出,“中國的醫藥市場格局,
醫院占主導地位,并不是充分自由買賣的市場。”
國內醫藥電商舉步維艱,《意見稿》的出臺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意見稿》降低了醫藥電商的準入門檻,只要具備藥品銷售的能力,不論是全國性的連鎖藥店,還是區域性的藥店,在線下能銷售在線上也能銷售。”九州通北京好藥師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李彩芬的興奮溢于言表,“新規制定的思路是行業放開,未來行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藥品經營最終依靠網上藥店的核心競爭力和醫藥服務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