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發布《北京市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這是繼2011年北京為醫師多點執業“松綁”之后,首次對管理辦法進行修訂。根據修訂后的新政,在醫師辦理多點執業注冊的提交材料中,取消了“向行政部門提交本單位同意證明”的要求。這意味著自今年8月起,單位的“同意書”不再作為醫師申請多點執業的硬性規定。
新政指出,取消“同意書”并不意味著不再需要醫院“同意”,醫師仍然需要履行告知義務,向本單位報告多點執業的相關情況。北京市衛計委相關人士解釋稱,和原來相比,新規的靈活性將大大增強。“原來醫師需要按照院規走審批流程,現在向科室主任‘打個招呼’即可。”
此次新政還取消了對執業地點數量的限制,以及禁止醫療機構法人和主要負責人多點執業的限定。
【說法】
“單位人”真正變成“社會人”
“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邁進。”昨日,河南省某三甲醫院劉醫生告訴記者,醫生“走穴”早是公開的秘密。2011年多點執業新規在河南實施后,原本引起眾人稱贊,但看到細則,大家又都泄氣了。僅需要醫院簽署同意書這一條,就使很多人望而卻步。
“作為醫院來說,肯定不希望自己的醫生分流出去,都希望將所有的精力與技術奉獻在醫院自己的平臺,畢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劉醫生說,他的升遷、職稱、獎金等,都取決于目前就職的醫院,當然也不希望因為“走穴”而導致醫院對自己有看法。
很多醫生都有與劉醫生一樣的擔憂與困擾,所以對于醫師多點執業的注冊并沒真正去實施。“不注冊,依然不耽擱周末或節假日去走穴。”劉醫生坦言。
對于北京此次大尺度嘗試,劉醫生認為真正將醫生這個“單位人”解放出來了,變成了“社會人”。
【河南】
據悉,從2011年10月1日起,河南開始試行多點執業政策,到2012年年底在全省范圍鋪開。但由于條條框框偏多,一直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河南省衛計委醫政處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僅有169名醫師申請多點執業。而河南執業醫師目前約有15萬名,符合申請多點執業要求的占大多數。
“為何不對面臨的問題進行改革?”昨日,河南省衛計委有關負責人稱,他們也曾想過嘗試,但力圖在穩的基礎上進行改革。
據悉,深圳曾探索創新,制訂的方案提出,醫生多點執業“無須再經過醫療機構批準”,并打破醫生執業地點數量限制。但這一方案未出爐便被撤回,深圳官方的回應是方案需要進一步完善。
【期待】
希望多點執業“早早動全身”
業內人士周國介紹,醫生的流動和多點執業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力,要保證其全面放開得到執行和落實,相應的配套措施必不可少。比如,如何合理重構醫生、醫院之間的利益關聯,如何確立不同執業狀態下的風險,如何防止多點執業帶來的管理難題,必須從“放易行難”的困局中破題。
河南也會逐步改革——昨日,河南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這樣表態。
確實,現今的制度安排未能打破醫生和醫院的依附關系,公立醫院出于對自身利益考慮和競爭需要,想方設法對醫生多點執業的申請進行限制。而且,醫療風險和糾紛難以確立主體,且可能會影響注冊醫院的醫療質量等問題,都還需要通盤考慮。
政策沿革
醫師法禁醫生“走穴”
頒發《執業醫師法》,規定實行醫師執業注冊制度,醫師只能在一家醫療機構注冊執業。醫師在外院私自開展的“周末門診”、“飛行手術”等醫療行為一般稱為“走穴”。
提出探索多點執業
通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放開限制,提出“穩步推動醫務人員的合理流動,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
人才的縱向和橫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
河南試行多點執業
河南省衛生廳印發《河南省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辦
法規定,醫師申請多點執業需經原注冊醫療機構同意,符合多點執業條件的高級職稱醫師最多可在3個地點執業,主治醫師可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醫療服務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作為第二執業地點。符合多點執業條件的醫師即可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醫師多點執業先期在鄭州、洛陽、濮陽和漯河四個省轄市范圍內試行,并于2012年全省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