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松江區首家大型平價藥房正式開張營業;而在中心城區,對新開藥店的距離限制和人口配比的“雙限”審批也出現松動。這意味著,相對門檻較高的上海零售藥店準入許可政策,在執行10年之后,有望以回歸市場的方式“松綁”。另外,根據相關規劃,未來三年,本市將每年新增100家醫保定點藥店,這意味著平價藥店將有更多機會爭取醫保資質。
“我們有幸成為松江區第一家大型平價藥房。”益豐大藥房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湘岳本周向記者證實。攔在平價藥房面前的“隱形門”,源于制定于2004年的上海市零售藥店行政許可規定:新開辦的零售藥店須符合所在區域商業網點布局和發展規劃,與周邊已有的零售藥店店址門牌號碼標志之間的最短正常步行距離要在300米以上;城鎮地區開設零售藥店要符合常住人口(含戶籍人口和暫住人口)每7000人以上平均配置1個零售藥店的要求。
業內人士說,這一政策出臺的初衷,是出于對
藥品安全管理和穩定藥價的考慮。然而,
藥店市場的激烈競爭令平價藥店的
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有平價藥店負責人稱,部分平價藥店已被迫關門,或被收購;70%的平價藥店處于虧損狀態。
經過最近五年的市場洗牌,監管部門悄然轉變管理思路,松綁“雙限政策”,讓市場之手發揮更大的調控作用。
目前,除松江外,在中心城區的徐匯、長寧等區,“每7000人以上配置1個零售藥店”的規定已名存實亡,目前仍然起到調控作用的是300米距離限制。在浦東、楊浦、普陀等地區,政策放寬更是提前一步,“人口限制”規定在更早時便已“淡化”。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醫保政策也開始悄然向平價藥房逐漸打開大門,這意味著未來的政策將對便民利民項目進一步傾斜。“以往,平價藥房要想爭取醫保資質,需要提前2—3年提出申請。”劉湘岳透露,原來,醫保定點藥店的申請兩年才有一次;如今,只要條件具備,一年內不定期都可申報,這大大鼓勵了平價藥店的申請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