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9/24 0:00:00 來源:
未知
近年來,國家相繼下發多個文件,推動“多元化辦醫格局”。與此同時,對于混合所有制的鼓勵、對于健康服務業的規劃,讓社會資本躍躍欲試。一位不愿具名的衛生計生委官員稱,以上多措并舉意在打破公立醫院“一家獨大”的壟斷,鼓勵民營醫院積極參與醫療市場競爭,為緩解看病難問題探索一條實踐路徑。
8月初,復星
醫藥與臺州市立醫院所屬臺州市立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出資設立新公司,建設醫院、養老中心、藥械經營公司等平臺,探索醫養結合的新模式。8月25日,中信醫療
健康產業集團與汕尾市人民政府簽約,擬聯合成立一家投資公司,對三家市直公立醫院進行“打包”改制。
不難看出,有實力的社會資本已經開始行動。然而,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的牽手能否行得通,這是個問題。
9月6日,由人民網、中國醫院協會和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共同舉辦的第十屆中國醫院院長高層論壇上,針對公立醫院是否要引入社會資本的話題,記者采訪與會的多位院長,有支持者,也不乏反對之聲,更多的人則持謹慎、觀望的態度。
支持方:有利盤活資本實現共贏
“公立醫院有自身優勢,但從資本形態來說,社會資本投入的資金更大,發展的速度會更快。引入社會資本會使公立醫院的優質資源更快地擴大,影響力和服務能力有更大提升。”山西省
兒童醫院院長白繼庚認為,社會資本收購公立醫院是一個途徑,但應各取所需、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制。
山東省立集團醫院院長秦成勇也認同這種看法。他認為應該分別對待,雖然不可能把所有的醫院,尤其一些大型的醫院完全市場化。但對于一些小醫院,或者是資金缺口比較大的醫院,如果通過改制,通過社會資本的注入,硬件得到改善,軟件得到提升,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山東臨沂市人民醫院前院長尹傳貴則從宏觀角度鼓勵公立醫院的院長,應該大膽地用政府的錢,也大膽地用社會的錢,共同來發展醫療衛生事業。
“公立醫院和社會資本雙方的品牌、利益,要做到合理、雙贏,而不是一方占另一方的便宜。否則合作很難以長期地、可持續地進行下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提醒,由于公立醫院比較強勢,特別是它的品牌、技術,還有政府背景。民營醫療很擔心投入了大量資金,卻沒有話語權,這個問題不解決,雙方合作的路也走不順暢。
一種由國家主導,社會資本運營的模式也被某些地方政府認可。溫州市衛生局局長程錦國介紹,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村級醫療機構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政府舉辦的,而是納入政府管理。只要能夠堅持政府主導的前提,適當地引入一些社會資本也不是不可以。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