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點一點,完成掛號、繳費、查詢,就診,然后取藥或檢查,之后可以直接回家。線上操作線下就診,O2O進入了醫療圈,不必排隊的就醫夢正在變成現實。醫改進入深水區,而醫療信息化已為緩解“看病煩”帶來顯性效果。
不久前,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支付寶服務平臺上線,患者可在手機上完成預約、掛號、預存、繳費、查詢等步驟。這是國內首家實現支付寶預存繳費的醫院。緊接著,北京友誼醫院又提檔升級,變身“未來醫院”,并且實現即時醫保報銷……各大醫院以醫療信息化為抓手,不僅助推醫院實現了精細化管理,也給患者帶來了諸多便利,看病煩頑疾似在逐漸治愈。然而,現實中存在的一些壁壘,卻依然“梗阻”著信息化的通暢。
在第十屆中國醫院院長高層論壇上,與會代表就信息化的經驗成果進行分享。眾多院長認為,信息化可以做得更好,如果統一標準,打破院際信息孤島,信息化的天地會更加廣闊。
解看病煩信息化挑戰傳統就醫模式
“您已預約15時40分,骨科B區13號診室第28位就診號。請等待呼叫。”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掛號大廳并沒有像菜市場一般的混亂局面。少量人分散在自助掛號機前,點幾下就能完成掛號、繳費、取化驗單等步驟。只需用一張居民健康卡刷卡完成,并由醫院實時推送短信進行提示。
據了解,七成患者已通過微信、支付寶等途徑進行預約。院內幾乎不見窗口排隊和扎堆候診的現象。像這樣通過信息化讓老百姓看病更方便、舒適的醫院已經越來越多。除了方便患者,醫療信息化似乎給醫院管理者帶來了更多實惠。
“我們要的是信息化條件下的流程再造,而不是舊的流程信息化。”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陳肖鳴看來,信息化并不是購買一些信息設備、配備幾套軟件系統,而是提高診療效率,方便病人就醫。
信息化在把控醫療質量安全方面具有優勢。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院長孫喜琢指出,一個醫院的信息化的好壞,關鍵看能否在醫療質量和安全方面保證醫生不犯低級錯誤,不違反醫院的基本管理規定。大連中心醫院研發的合理用藥系統,可以防止醫生濫開藥。即便是開了處方,也能被實時糾錯。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房工作人員如果發現處方有誤,點點鼠標就可以提醒遠在診室的醫生,予以糾錯。
在院內,信息化提高效率,保證安全,在院外,它用更加深刻的變革來助推醫改。
遠程醫療在促進分級診療格局中起到重要作用。作為一家縣級綜合醫院,武安市第一人民醫院2013年對區域內21個鄉鎮衛生院和部分村衛生室實現了心電圖網絡覆蓋,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快速準確的診斷。目前已有多家基層醫院通過遠和大醫院連線,請其進行遠程診斷,將病人留在基層。
此外,衛生信息化發展利于強化醫保的籌資監管,并且讓跨區結算更加便利,有望解決2.45億流動人口跨省就醫支付醫保的難題,目前多個地區已實現了跨地區及時結算。在醫師多點執業方面,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認為,可以先從網絡平臺開展,由網絡全科醫生來開始。
標準缺失信息化建設嚴重浪費
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制訂了《關于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框架。自此,醫院紛紛熱情高漲地投入到信息化建設的潮流當中,“不搞信息化就會失去競爭力,就會被淘汰”是眾多醫院院長投身信息化的動力來源。
就在信息化建設方興未艾時,部分走在前面的院長、專家開始產生隱憂。他們發現,缺乏統一標準下的各行其是會造成嚴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