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9/29 0:00:00 來源:
未知
當前,各國醫藥產業競爭從某種程度上體現在產業政策、機制上的競爭,高效率的體制機制是發展的關鍵,故加快我國醫藥產業國際化步伐急待政策護航。為此,高屋建瓴,制定和完善適應本土藥企研發創新、兼并重組、質量提高,進而沖擊國際主流市場的政策將為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國際市場是我國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來看,由于醫藥欠發達市場經濟環境不穩定、利潤偏低,發展前景有限,尤其是今年以來,巴西、印度、南非、土耳其、印尼等脆弱五國出現了高通脹率、經濟增長疲弱、巨額對外赤字以及對外依賴性強等問題,新興市場出現了嚴重的信任危機。因此,筆者認為,我國醫藥產業國際化長遠目標仍應定位于更加穩定的國際醫藥發達市場,未來,我國醫藥產業必須實現與發達醫藥市場的全面接軌。
為適應我國藥企逐步進入高端醫藥市場,未來支持政策的主旋律將是——調控國內醫藥生產、鼓勵研發創新,實現與歐美發達醫藥市場的標準和運營體系的全面接軌。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做好科學統籌,實現可持續發展。
轉型升級促出口增長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原料藥產能迅速擴大,其中近50%出口國際市場,目前已成為全球制藥原料的主要供應國,在全球醫藥產業鏈中處于重要地位。同時,我國原料藥企業有1200家,產業從業人數高達200萬,原料藥作為我國醫藥基礎產業,并在部分重點醫藥地區貢獻巨大的GDP,是曾經拉動我國醫藥出口快速增長的主力軍。
時至今日,醫藥企業通過追求做大出口量,提高規模效益已不可持續,必須從政策上從量變向質變進行引導,統籌“量”與“質”的平衡發展,在原料藥基礎工業的優勢下,擴大制劑、生物醫藥品種,改善出口結構,降低資源消耗、減輕環境污染,實現醫藥產業從“數量擴張的粗放式增長”,向“結構升級的質量效益型增長”轉變。
加快創新謀求國際合作
隨著大規模的跨國藥企并購規模的不斷刷新紀錄,國際醫藥產業走向更有效率的全球競爭優勢,跨國藥企將強者更強,我國藥企的國際化轉型升級將面臨更大的阻力。同時,國際跨國藥企今年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在研發、市場方面與內資企業進行大規模的合資投入。
從發展過程看,外資的進入促進了我國藥企在管理、研發、質量控制、市場等方面的快速發展,我國藥企從引進、吸收先進技術、仿制、改進劑型、部分創新、自主研發等創新軌跡有了很大的進步。從近5年產業提升狀況分析,自主創新有效利用了國際合作帶來的優勢資源,本土藥企走出去戰略成效顯著,在歐美收購兼并了研發與生產企業,利用國際醫藥資源,使自主創新與國際醫藥合作形成有機結合,加快了我國醫藥產業向自主創新發展的進程。因此,在國際醫藥勢利重新洗牌的形勢下,醫藥產業政策仍應繼續加強引進吸收與走出去的統籌規劃,促進我國醫藥產業與國際資源的優勢互補,加快本土醫藥企業綜合研發創新能力的提升。
統籌地方發展與國家戰略
過去的10年,我國地方醫藥產業發展過多考慮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盲目發展,與國家整體戰略發展脫節,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國內醫藥產業處于非理性競爭狀態,造成我國醫藥產業大而不強、受制于人的局面。這迫切需要國家從戰略層面進行引導,完善產業政策,制定有利于醫藥產業素質提升、質量提升的發展規劃,引導醫藥產業在國內的合理布局。在政策方面,應進一步嚴格醫藥企業投資規模準入,引導地區醫藥產業合理布局,促進地區醫藥產業間的差異化競爭。筆者認為,應協同有關部委、地方政府、行業組織共同制定地區醫藥發展負面清單,依法關閉制造假藥、生產落后、環境污染嚴重的醫藥企業,促進并購重組,做大做強優勢醫藥企業,實現地區利益的理性可持續發展,從政策上統籌地方發展規劃和國家發展戰略的統一。
加強監管確保產業安全
近幾年,我國藥企藥品質量問題頻發,由于出口企業數量規模和品種不斷擴大,監管難度加大,以致數次出現了出口醫藥
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對我國醫藥產品產生了惡劣影響,我國藥品監管機構和與其他國家相關聯的整個進出口流程體系受到極大的考驗。
對于我國藥品監管部門而言,應促進企業規范化生產和積極參與高標準認證,提高中國行業標準認證水平及覆蓋面,同時,要調整行業生產結構減少惡性競爭。在整個進出口環節,加強對出口流程、產品相關文件的約束和規范刻不容緩,監管部門應配合行業組織,與對應進口國藥政監管開展積極有效的合作,加強對跨國采購行為的監管力度,共同避免醫藥貿易紛爭的出現。
平衡對外貿易發展
近年來,我國醫藥市場增速遠高于國際市場平均增速,尤其是國內醫藥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未來的巨大潛力,刺激西藥制劑、
醫療器械和部分特色原料藥進口的3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4.9%。可見,統籌醫藥出口與進口協調發展,是實現進出口與國內產業協調發展,有利于產業升級,維護國家醫藥產業安全的重要舉措。
最重要的是,要優化進口醫藥產品結構,積極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優化進口國別和地區結構,支持高質量的醫藥
企業“走出去”,把上游產品產能布局到成本更低的國家,為調控國內產能提供出路。
此外,我國藥品進口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藥品進口價格虛高,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國的醫藥企業在技術上仍落后于跨國藥企,在高端藥品的壟斷優勢面前缺乏競爭力,造成專利藥價格高企,即便部分過了專利保護期的進口藥,也仍然享受單獨定價政策。
另一方面,國內部分藥品質量不穩定,使高端用戶認為,進口藥的質量療效優于國產藥,因此,即便進口藥價更為昂貴,也有相當龐大的市場。因此,必須重視國產藥品質量標準和監管到位問題,形成更加嚴格有效的監管體系,樹立國產藥品的質量信譽。這將促進醫藥進口價格回歸合理水平,促進醫藥進口結構的優化。
推動大數據整合
醫藥產業基礎數據是挖掘產業存在問題,分析根源,綜合解決,制定長期發展戰略的可靠依據。
目前,我國醫藥產業數據仍存在較大的問題,各機構發布的醫藥產業分析數據有較大的差距。主要問題在于:一是數據采集機制不全,數據不完整,不準確;二是部委間數據封閉,難以有效整合數據資源,形成完整上下游產業分析;三是重視宏觀數據發布,缺乏深入研究分析產業問題的精準數據分析能力;四是產業數據存在“自娛自樂”問題,企業難以分享,無法對企業的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于,部委及行業組織共同規劃醫藥產業大數據體系,整合醫藥生產數據、流通數據、終端用藥數據、貿易數據、
藥品審批數據以及研發數據,形成全產業鏈的大數據采集、對接、分析系統,實現部委、行業組織數據分享,并針對國內藥企特點和需求,提供有效的支撐。只有實現數據整合與分享,才能真正在政府制定
醫藥產業政策中具備真實、充分的依據,保證產業政策的有效性和前瞻性,為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智能化的研究分析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