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1/7 0:00:00 來源:
未知
[對于魯抗醫藥抗生素濃度超自然水體萬倍的說法,濟寧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負責人說,“自然水體”的界定不明晰,有關超標萬倍的對比不準確]
2014年12月25日,“山東魯抗醫藥”大量偷排廢水、抗生素濃度超自然水體萬倍的水污染事件曝光;8天后,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下稱“新環保法”)正式實施,新環保法增加了按日計罰、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條款,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
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魯抗醫藥”)會不會成為新環保法“利劍”出鞘后的第一案?
“目 前,山東省環保廳正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查處,我部也已派人赴山東進行監督指導,山東省環保廳將適時向社會公開事件處理進展情況。如查實該企業存在偽造監測數 據的問題,我們將依法依規對其進行查處。”2014年12月29日,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有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本報記者2015年1月6日在山東濟寧采訪時了解到,即將公布的核查結果,極有可能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料。知情人士透露,核查結果初步認定魯抗醫藥廢水排放情況與此前媒體報道的“出入較大”。
“也可以說,魯抗醫藥基本上是達標排放的,不存在環境違法行為。對于這一點,部省市三級環保部門的看法是一致的。”6日上午,濟寧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有關負責人說。
核查結果尚未通報企業
去 年12月25日,央視新聞直播間報道稱,環保部門對魯抗醫藥廢水取樣檢測結果顯示,其外排污水中四環素類抗生素含量高達53688納克/升,是自然水體中 抗生素濃度的上萬倍。而這樣的含抗生素污水外排后,最終進入京杭大運河。上述報道稱,第三方運營公司中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協同魯抗醫藥進行數據造假。之 后,環保部門從南京市自來水中檢出阿莫西林,國內部分主要河流也都檢出抗生素。
年報資料顯示,魯抗醫藥前身為濟寧抗生素廠,主要產品有人用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獸用農用抗生素、生物技術藥品及抗生素相關制劑等,1997年在上證所上市。
本 報記者從環保部官網查詢到,在2013年環保專項行動醫藥制造企業督查情況中,環保部對18家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企業予以掛牌督辦,其中包括魯抗醫藥。當 時,魯抗醫藥被查出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違反危險廢物管理規定。去年9月2日,魯抗醫藥環境違法問題因達到督辦要求,被解除掛牌督辦。
1月5日至6日,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上市公司環境社會責任調查活動辦公室組織多家媒體記者就魯抗醫藥水污染事件進行跟蹤調查。
“前些年魯抗醫藥附近水污染問題確實很嚴重。”6日上午,濟寧市一名熊姓師傅對本報記者說,七八年前他在魯抗醫藥廠區附近的李樓村開了一家餐館,用從市區引來的自來水,周邊許多村民都到餐館打飲用水,因為當地的井水是黃的。
在 李樓村,葛姓村民告訴記者:“村里接自來水已經有好幾年了,之前飲用水一直是黃色的。村民們也找過企業(魯抗醫藥),但企業的人說當地的水就這樣。”曾經 在魯抗醫藥工作20多年的王姓村民對記者說,前幾年水有點黃,特別是到了晚上比較嚴重。在濟寧西郊,污染企業不止魯抗醫藥一家,但一直無人來查。
6日上午,魯抗醫藥黨委委員、工會主席崔曉輝在公司總部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他說,環保部門的現場核查在元旦之前已經結束,核查結果還沒有通報企業。企業所能做的就是一方面配合上級做核查,一方面按環保要求正常生產,“我們希望最終能給予一個公正的結果”。
記者在魯抗醫藥生產廠區看到,裝載生產原料的卡車進入大門,廠內的煙囪冒著白煙。“生產照常進行,盡管多少受到一些影響。”崔曉輝對記者說。
上述濟寧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有關負責人則表示并不認同魯抗醫藥數據造假的說法,“應該不會有造假的問題,只要是造假,肯定會留有痕跡的。”
水環境問題更加嚴重
對 于魯抗醫藥抗生素濃度超自然水體萬倍的說法,上述濟寧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負責人解釋道,“這一數字聽起來確實有些嚇人。媒體把計量單位變小了,數據自然 也就變大了。”他說,“自然水體”的界定不明晰,各種自然水體之間是千差萬別的,長江上游與下游的水體質量差別就很大,所以,有關超標萬倍的對比是不準確 的。
“按照國家對于蜂蜜、牛奶等食品中抗生素含量的規定,蜂蜜中的含量標準是0.05毫克,換算之后是50000納克。牛奶中大概是0.1毫克,也就是說,牛奶中的抗生素含量更高。”
本報記者從環保部門了解到,目前,我國抗生素制藥企業對污水均沒有專門檢測、處理抗生素的措施。同時,對于抗生素的監測也沒有納入環保部門監測指標范圍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共計109項檢測指標中未包含抗生素。
我國是抗生素生產消費大國。藥物產量的70%是抗生素。魯抗醫藥是全國四大抗生素生產基地之一。
“魯抗醫藥首先要解決分子處理的問題,從車間到廠區,再到末端的污水處理廠,必須解決分子處理問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永會對本報記者說,目前,對廢水的控制指標只用COD(化學需氧量)來控制是不對的。
宋永會認為,這涉及到標準的問題,未來對于醫藥產品應該建立毒性指標,“不是說它本身有毒,而是對水生態可能有毒。有毒的廢水排放就應該作為危險廢物來處理。當然,有效監管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污水排放標準與水環境質量標準銜接方面,應按照流域水質目標管理理論和技術,實施流域控制單元水質目標和污染負荷分配,對敏感區域實施特殊排放限值。”宋永會說。
對于第三方機構有可能幫助業主造假的問題,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對本報記者表示:“所謂第三方治理,如果沒有一個專業化的機構,沒有公開的程序,實際上是句空話。”他認為相比大氣污染問題,水環境問題更加嚴重。
魯抗醫藥有可能“撞上槍口”
為 何魯抗醫藥作為一家大型醫藥企業卻被官方媒體曝出環保問題?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兼中國上市公司環境社會責任調查活動辦公室主任成亞威對本報記 者說,這恰恰反映了為數不少的排污企業的現狀——面對污染,它們的力量往往不是用在污染治理和調整結構上,而是用在如何偷排上。
此前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如果魯抗醫藥有違法排污行為,可能出自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魯抗醫藥主要生產原料藥,而原料藥產能過剩、價格低、不掙錢;二是錯過了從原料藥向制劑生產轉型的黃金期,缺乏高附加值產品;三是別人在偷排,自己如果不偷排就等于吃虧了。
“不 排除有的制藥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增強盈利能力,就以外部的不經濟性來換取內部的經濟性,也就是把污染排向社會,把盈利留給自己。甚至有一些環保工程承包 商,也會幫助業主單位搞偷排。”成亞威說,這樣一來,大家都把勁頭使在外面,而非內部,結果就讓全社會承擔了污染的惡果。
成亞威認為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固然多樣,但缺乏嚴格的法律制度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成亞威說,對比2010年發生在我國的紫金礦業污染事件和英國石油公司BP墨西哥灣石油泄漏事件,“不難發現我國對紫金礦業的處理過于‘仁慈’了,而這種‘仁慈’緣于法律的軟弱。”在新環保法剛實施之際,魯抗醫藥有可能“撞上槍口”,遭遇巨額處罰。
就魯抗醫藥可能存在的數據造假問題,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環保部2013年印發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要求企業對自身的污染物排放狀況開展監測,并進行信息公開。
“魯抗醫藥2011年已被列入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控制級別為廢水、廢氣國控。”這位負責人介紹,從地方環境監測部門開展的監督性監 測歷史數據來看,魯抗醫藥在2013年四季度、2014年一至三季度出現廢氣排放超標情況,超標項目分別為煙塵和氮氧化物,相關結果已向社會公開。監督性 監測未發現廢水排放超標的情況。
這位負責人說,新環保法除了對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做出規定外,還對數據造假情況做了明確規定,如第四十 二條第四款明確規定“嚴禁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第六十二 條、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對企業應負的法律責任有明確規定。
“如查實該企業存在偽造監測數據的問題,我們將依法依規對其進行查處。”這位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