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北京市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北省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在石家莊市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建“滄州渤海新區·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園”,推進京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打造京冀生物醫藥區域合作示范新區。
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又一次成功實踐,標志著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迎來了“北京時間”。
資訊
22家京籍藥企來冀
在這次簽約儀式上,包括16家高新技術企業和4家上市公司在內的首批22家北京醫藥企業落戶園區,占地面積1930畝,總投資61億元。
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技術實力強、發展前景好,比如在中國心腦血管藥物處于領先地位的北京四環制藥、主營業務收入躋身“全國百強”的北京泰德制藥、擁有 新和成集團強大技術支撐的北京萬生制藥、隸屬于中科院的北京協和制藥和北京九和制藥、中國最具成長性的制藥企業北京朗依制藥、擁有13家子公司的北京京衛 制藥以及同時擁有AAALAC認證和中國GLP認證的專業新藥臨床前安全評價機構北京昭衍新藥研究中心等。
目前,北京四環制藥、北京康辰制藥、北京維達制藥、北京普瑞東方制藥四家企業已經開始辦理入園前期手續。
據了解,“滄州渤海新區·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園”位于國家級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總規劃面積8800畝,分為起步區、核心區及研發區,規劃建設期10年。
分析
河北有何吸引京企錦囊?
“河北生物醫藥產業基礎良好、發展空間巨大、與北京生物醫藥產業的互補性強,已經具備了比較好的產業協同基礎。”北京市經信委主任張伯旭說,經過對北京市12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系統發展需求的摸底調查,并分別對津冀5個園區進行了考察后才決定落戶渤海新區。
據了解,渤海新區最大的優勢在于良好的產業基礎,環渤海地區還是我國最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之一,產業基礎雄厚。渤海新區擁有間氨基苯磺酸、氰化物、 煙酰胺等20萬噸醫藥中間體和專用化學品的生產能力,是合成磺胺藥、中樞神經抑制藥、降血壓藥、降血糖藥、抗真菌藥的原料。
另外,滄州藥包材產業的基礎雄厚,擁有企業200多家,從業人員近萬人,是北方最大的藥包材生產基地。
張伯旭表示,區位交通、豐富的土地資源、完善的公共配套等無可比擬的發展優勢,是促成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大規模轉移的重要因素。
為原料藥和制劑生產藥企擴容空間
政策上的創新,對一些集原料藥和制劑生產于一體的北京大型醫藥企業而言,無疑帶來了擴容的空間。“藥品生產企業產業鏈分兩大部分,前面一部分是原料藥, 后面一部分是制劑,對北京的企業來說由于受空間和環保的壓力、限制,對原料藥的關注不夠甚至直接規避,重點投資制劑。但現在的競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鏈的競 爭,也就是說如果說藥品制劑生產企業不能對前一段原料藥掌控,那么就可能存在后面的制劑生產就成了無米之炊。”
北京四環科寶制藥有限公 司總經理張建立告訴記者,目前該企業生產品種中三分之一以上都存在原料被上游管控,導致原料成本劇增,甚至緊缺。而在這方面,滄州具備一定的環境優勢,國 家級的化工園區、臨海,從國家宏觀政策來看是支持朝這個方向發展的。“醫藥產業的投資比較長,就害怕投了后過了幾年受環境壓力又要搬遷,這樣從后續發展來 說能解決企業后顧之憂,企業也敢卯足勁兒去做了。”張建立坦言,在滄州投資有計劃將以前北京企業不會考慮的前期原料藥生產當成一個新的增長點。
提升高端藥、新藥品市場規模
遷入河北,對京籍企業來說,不僅可以解決原料藥缺失、供應不足的問題,還可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新空間,享受北京的科技資源優勢和津冀等地的低成本優勢、在產業扶持資金以及藥品監管等方面,享受北京生物醫藥企業同等待遇。
對北京生物醫藥產業來說,此次京津冀醫藥產業合作還有助于提升高端品牌藥、獨家及大品種藥物的市場規模。從長遠角度看,合作園區還將成為新藥品種落地轉化和規模化生產的重要承載空間。
北京市副市長張工認為,此次簽約不是北京生物醫藥生產能力的簡單平移,而是將高端的產業、優秀的企業、頂尖的技術和產品拿到河北來,與河北一道打破體制機制的藩籬,實現創新資源、產業體系、比較優勢的協同,探索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延伸
會加重河北環境污染?
有人說,“醫藥行業貢獻了3%的GDP,卻貢獻了6%的污染”,對于人們關注的大量藥企搬入河北,會不會帶來更高的環境污染問題,有業內人士認為,醫藥行業是全球支柱性的朝陽產業,同時,醫藥行業是一個精細化工,跟大化工相比,污染排放量、規模上都很小。
此外,國家對醫藥企業嚴格的污染排放標準,對于企業來說,要想達到標準排放,環保的投入當然占固定資產投資的一定比例,但作為藥品生產企業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并不困難。
此外,記者也從滄州方面了解到,由于醫藥企業產生的廢物處理難度較大,作為河北省唯一一家的新區法國威立雅危廢處理項目已經開工建設,該項目完全可以滿足生物醫藥企業危廢處理,處理廢物種類達30多種,年處理能力6.3萬噸,預計2015年建成投用。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