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3月17日,由山東省衛生計生委、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濟南市中醫醫院(下文簡稱“市中醫醫院”)承辦,為期5天的“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第 一期培訓項目在濟南正式啟動。“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訓項目是市中醫醫院繼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中藥臨床藥學”培育單位后, 又獲得的一項國家級項目。今后,市中醫醫院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家“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訓項目單位,將每年四次,連續三年舉辦“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 承人才”培訓,同時該項目已列為國家級繼續醫學培訓項目。近年來,作為全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當之無愧的龍頭單位,市中醫醫院堅持“傳承中創新,創新中發展” 的理念,中藥保真保質、制劑供不應求、服務思路創新、中醫文化底蘊深厚,在完善醫院綜合服務功能和提升診療技術水平的同時,竭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 的需求,本著“院有優勢,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重點專科建設思路,憑借道地、專業、優質的服務,市中醫醫院的中醫藥服務真正走進了泉城市民的心坎里。
傳承中藥技術讓百姓得健康
“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訓項目的開展將培養一批熱愛中醫藥事業、理論功扎實、技能精湛的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促進中藥與中醫事業的 協調發展。記者日前從省衛計委獲悉,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統一部署,市中醫醫院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藥優勢特色教育培訓基地”,并于3月17日舉辦“全國 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山東省第一期培訓班,此次培訓的內容涵蓋中藥鑒定、中藥制劑、中藥炮制三個方向的中藥特色技術理論和實踐技術內容,培訓對象主要為 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和項目外從事中藥工作的各級藥師。此舉將進一步提升該院在藥學尤其是中藥學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整體水平,鞏固在全省中藥行業中的領軍 地位。
在眾人看來,市中醫醫院成為山東省唯一一家“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訓項目單位,絕非偶然。市中醫醫院的前身—濟南市立中醫診療所于 1953年5月成立,是山東省和濟南市首家由政府經辦的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市中醫醫院在此基礎上籌建成立。該院歷史悠久,名醫薈萃,藥品質量、中藥制劑始 終在全省甚至全國享有盛譽。在一代代藥師的努力下,市中醫醫院藥學工作服務理念和服務能力水平始終走在同行前列。
據悉,該院在1993年、2012年先后被評定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1995年被評為全國示范中醫醫院。擁有國家級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4個,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平ㄔO項目4個,是濟南市中醫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的中心。 該院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8220;中藥臨床藥學”培育單位。
癥準方對藥靈 讓百姓信中醫
如何讓老百姓少花錢,吃上放心中藥,一直是市中醫醫院堅持的原則和努力的方向。常用飲片首選“道地藥材”、有野生藥材盡量不用家種藥材、價格 相近選用質量優良的飲片……該院采購中藥材采用“貨比三家”的辦法,從價格和質量上反復對比鑒定,保證購進道地中藥材。另外,在儲存、制作、銷售、服務等 每一個環節都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無論是自制制劑,還是中藥飲片,都保證質優價廉、用藥安全、療效可靠,讓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中藥。
讓老百姓信中醫、選擇中醫藥服務,關鍵還是看臨床療效。擁有一支能夠去偽存真、識別真假優劣中藥的藥師隊伍,才能保證臨床治療的“方對藥 靈”。在臺前,他們根據醫師處方及時準確地調配中西藥品,送到患者手中,反復叮囑患者如何用藥;在幕后,他們根據需要及醫院基本用藥目錄編制藥品采購計 劃,保管養護藥品,并開展臨床合理用藥評價……在市民中擁有一定知名度的養生保健專家陳家驊教授,就是市中醫醫院中藥專業的老專家,張紅星、楊建新、孫法 麗三位主任藥師在藥學領域同樣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全院75名藥學人員發揚老一輩藥師優良傳統,勤學習肯鉆研,能吃苦講奉獻,讓傳統中醫藥技能代代相傳,為 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經濟的中醫藥特色治療服務。
發展并推廣中藥自制劑是中醫院實現中藥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市中醫醫院擁有生產傳統中藥制劑的制劑室,生產丸劑、合劑、膏滋、洗劑、酊劑、外用 軟膏等十余種劑型,全院77%的臨床科室都有自已科室特色的自制制劑,共有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文號的中藥制劑59種,其中“參龍丸”、“清肺止 咳合劑”、“筋骨力片”等多個品種在患者中享有很高的美譽度,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該院重視經驗傳承,也注重現代技術和新制劑的研發。先后配備高效液 相儀、旋光儀、電子顯微鏡等現代化的藥檢設備,進行中藥制劑檢驗、新制劑研發,傳統劑型改革、質量標準制定等工作。2008年率先在山東省中醫系統開展中 醫膏方的臨床使用工作,開展中藥臨方炮制、用藥咨詢、中藥代茶飲、中藥香囊、一人一方的代加工中藥制劑等特色藥學服務,深受歡迎。
中藥標本匯集讓百姓長見識
早年時任毛主席保健醫生、原山東省衛生廳副廳長的劉惠民老先生總是囑咐“到濟南市中醫醫院去配藥”,醫院藥師曾親自為周恩來總理 配制過一料“猴棗散”,至今留存的三粒猴棗與醫院珍藏的犀牛角、龍涎香等仍作為鎮院之寶在該院中藥標本室珍藏。在標本室里,中藥標本品種豐富、性狀完好, 根及根莖、花、葉、皮、種子、果實、動物、礦物類一應俱全。僅珍稀中藥材標本就有300余種,如人參、鹿茸、冬蟲夏草、羚羊角、猴棗,以及因野生資源枯竭 已不允許作藥用、有極高藥用價值的珍稀動物標本。也有多種偽品藥材,為中藥飲片鑒定、辨偽提供實物對照,僅貝母一種藥材就有真偽品多達15種,已成為藥師 提高中藥鑒別技能的教室。
據悉,市中醫醫院為迎接三甲復評,于2012年對50余年以來收集、鑒定的1000余種中藥標本進行了整理歸納,并將中藥標本室修葺一新、對 外開放,陳列標本數量之多、品種之名貴在全國均屬罕見。目前,該中藥標本室集“動植物藥材標本陳列”、“中藥材真偽鑒別”、“市民中藥知識科普教育”、 “對外科學交流合作平臺”、“安全合理用藥”等多功能于一身,并面向社區市民、學校學生、患者開放,讓越來來多的群眾親睹百草真顏,見證中藥傳奇,感受中 醫藥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