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3/19 0:00:00 來源:
未知
中新社西寧3月19日電 (張添福)多種因素使得傳承千年的藏藥材日益稀缺,藏醫藥專家19日呼吁,在人工藏藥材代替天然藏藥材的基礎上,要發掘利用好藏醫藥學中藥物、起居行為、外治和飲食等四大治療方式。
據文獻記載,藏藥材共有兩三千種,但研究了30年藏藥的青海省食品藥品檢驗所藏藥室主任駱桂法認為,一般藏醫常用的藏藥材大概三百多種,很多藏藥材分布散而稀,具體的蘊藏量很難估計。
曾在西藏舉辦的野生藏藥材資源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列出瀕危野生藏藥材65種,其中一級瀕危藏藥材25種,二級和三級分別為22和18種,知名的冬蟲夏草、兔耳草、熊膽、麝香、雪蓮花等入選。
“過去老藏醫認為盛產藏藥材的地方很神圣,自然就有保護藏藥材和其生境的意識。”青海大學藏醫學院院長李先加說,但現在因為干旱等氣象災害,生態環境轉變,特別是藏醫藥企業需要大量的藏藥材,野生藏藥材變的日益稀缺。
駱桂法舉例說,20世紀80年代,青海境內的達坂山上能輕易采摘雪蓮花,至20世紀90年代,明顯感覺減少,而如今,已經很難尋覓,“青海脆弱的生態加之一些植物的特性,越采摘,越稀少”。
對于動物類的藏藥材,李先加表示,有些動物類藏藥材需采自野生保護動物,但現在沒辦法采,“如消炎、止痛的藏藥五味鵬鳥丸需求很大,其中麝香含量很高,但產麝香的原麝是保護動物,現在醫院和藏藥生產企業只能用人工麝香來代替。”
“稀缺的藏藥材只能用人工的代替天然的。”李先加說,但從治病效果來看,人工生產的藏藥材遠不如天然的。
駱桂法也指出,植物類的野生藏藥材在人工種植時,因種質資源稀缺,加之自然環境不同,培育工藝不成熟,難保發芽率和品質。
“可能再過二十年、五十年,有些野生藏藥材會更稀缺。”李先加說。
李先加表示,現在講究保健加治療,光靠藥物治療來解決人們的健康問題難度很大,藏醫藥要做好定位,要挖掘好藏藥材的特色優勢,如利用藥物、起居行為、外治和飲食這四大治療方式來保證身體的康健。(完)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