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互聯網+”這一新興概念火熱起來。所謂的“互聯網+”通俗理解就是企業通過互聯網找到新商機,市民也將從新產業、新業態中受益。事實上,醫 藥行業擁抱“互聯網+”去年已開始,從藥企在互聯網上的布局,到醫院與互聯網結合改變就醫模式。醫藥行業在互聯網上分得一杯羹的同時,市民就醫買藥的模式 也在悄然改變。不過有業內人士提醒,健康“互聯網+”目前仍在試水階段,“交學費”不可避免。
市民
互聯網改變傳統就醫買藥模式
對于市民而言,互聯網與健康產業結合帶來的最直觀影響就是改變了傳統的就醫及買藥模式。記者走訪過程中發現,已有部分市民被互聯網悄然改變了生活模 式。家住荔灣區多寶路的黃女士告訴記者,她因患糖尿病,需定時到醫院復診,但由于排隊掛號時間過長,每次在醫院都不得不呆40分鐘以上。
今年一月,黃女士發現就醫醫院提供了微信掛號服務,抱著試試的心態,竟然輕松通過了微信掛號預約。“自從通過微信掛號后,我不但免去了很長的排隊掛 號時間,還可以直接掛到我主治醫生的號,就醫效率變得很高。”黃女士表示,除了掛號便利,她發現自己的主治醫生還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所以有時候一些基本的 控病常識可在線上得到解決。
除了改變就醫模式,也有市民通過互聯網享受到買藥的便利。在天河區珠江新城一寫字樓工作的蘇小姐向記者表示,由于附近缺少藥房,因此很多時候她都是 通過廣州本地一醫藥電商平臺買藥的。“有時候身體不舒服,我就直接在那個網站平臺下單,一般上午9點左右下單,下午就能拿到藥,免去了走去藥店買藥的時 間。”蘇小姐說。
藥企
“觸網”蛋糕大 “交學費”不可避免
隨著互聯網對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各個傳統行業都在其中“嗅”到了商機,醫藥行業也在互聯網上作出了布局。
資料顯示,康美藥業從2012年起最先布局醫藥電商以搶占市場,在2013年的財報中正式提出“電子商務平臺未來將成為戰略的核心”;以嶺藥業去年 成功申請了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向醫藥電商進軍;而在今年1月,廣藥集團也與阿里健康宣布戰略合作,將就“未來醫院”、藥品、大健康產品等方面進 行合作;另外,太極集團、云南白藥、片仔癀等多家企業產業鏈向互聯網延伸的態勢已然明確。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醫藥健康產業與互聯網結合既是大勢所趨,也是一次全新的商機。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以王老吉新春營銷為例,在今年加大了網絡營銷后,王老吉的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倍。
“醫藥健康是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結合的最后一塊蛋糕,商業模式的改變可以讓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更快,醫藥健康產業因為法規比較多,跟互聯網的結合才是 剛剛開始。不過,互聯網確實更高效、業務發展更快。我們醫藥健康產業里面,這也是看誰跟互聯網擁抱比較好,誰能利用這個新的商業模式,誰就能成為行業中的 翹楚。”李楚源說。
除廣藥集團看好“互聯網+健康”的模式外,以嶺藥業對“觸網”也十分看好。以嶺藥業一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互聯網既是一種工具和平臺,同時也是要求思維和管理方式的改變,是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非常有價值的抓手。“互聯網不是顛覆工具,而是新的市場和機遇。
該負責人還認為,對于藥企而言,比較完善的“觸網”模式應是線上服務和線下業務結合,全面整合和改造整個營銷體系,這才是傳統藥企二次創業的新模式。
目前資本對互聯網健康呈現火熱態勢,但仍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擔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藥企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互聯網與健康產業結合的商業模式卻 仍不清晰,多家藥企布局目前仍然處于試水階段。“其實,藥企試水互聯網很多時候是‘頭腦發熱’的決定,目前中國的這個市場可稱作混沌的未細分市場,市場上 的無論是醫療服務企業,還是藥企,都沒有人開始琢磨怎樣用細分化服務來賺錢,雖然醫藥健康與互聯網結合是未來發展趨勢,但在這之前恐怕會有一段‘交學費’ 時間。”該人士說。
公立醫院
“觸網”為便民 預約掛號不用等
相比藥企紛紛布局互聯網,公立醫院與互聯網的“聯姻”則更早一些。尤其在移動互聯網井噴發展的大背景下,公立醫院也終于邁出了正式“觸網”第一步。 去年5月30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下文簡稱婦兒中心)宣布,正式與支付寶錢包合作,通過綁定診療卡號就能完成掛號、繳費及在線查取檢查報告等服 務,而隨著服務模式的發展,該院還通過支付寶系統提供了刷醫保服務。
婦兒中心的“觸網”模式也刺激了市內部分公立醫院效仿,但相比與支付寶合作,多數醫院更傾向于選擇以微信公眾號的模式進行“觸網”。記者了解到,如 廣東省婦幼、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州華僑醫院及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都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上開通了預約掛號及 在線查取檢查報告等服務。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微信公眾號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該院每天門診量每天都7000人次以上,如果其中部分患者通過微信 掛號,將可大大節省其它患者排隊等掛號的時間,讓看病效率更高。“與以前相比,現在通過排隊掛號的人比以前有所減少,很多患者對這種在線掛號的模式表示歡 迎,當然,醫院選擇微信‘觸網’,除了讓患者便利,實際運營成本也相對較低。”上述負責人說。
除了微信觸網,也有醫院“劍走偏鋒”,如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就通過藥店和社區醫院設置服務點,開通遠程醫療服務。不過,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一位內部 人士也向記者透露,開通網絡醫院除了便民外,實際上是為該院瞄準“網售處方藥放開”這一政策進行試水,不過目前進展如何,該人士并未作進一步透露。
民營機構
拋開百度微信、微博也是好選擇
民營醫療機構與互聯網結合可謂“經驗豐富”。記者了解到,民營醫院“觸網”最廣泛的模式就是在百度付費進行有償推廣。然而,在今年百度提高各項有償 推廣費用及加大對違規醫療機構審核力度后,3月25日,以莆田系為代表的民營醫療機構發起了聯合抵制百度推廣的行動,宣布可能會從百度上“退市”。
離開了百度有償推廣,民營醫療機構如何在互聯網上謀求“生機”?對此,廣州一大型民營醫療集團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百度的有償推廣對民營醫院而言 實際上是一個負擔,因為收入中的70%左右都投入到百度推廣上;另外他認為,民營機構“觸網”其實可以通過整合資源的形式體現。“民營機構想要在互聯網上 分得一杯羹,更加看中的是資源整合,其實我們也一直在通過互聯網把在線病患資源與線下醫療服務結合起來。另外,我們還給其他機構提供醫療器械交易等服務, 這才是互聯網盈利的‘大頭’。”
移動醫療孵化機構貝殼社聯合創始人范志強也向記者表示,目前民營醫療機構觸網的形式已不單單依靠百度一家,現在隨著互聯網模式的改變,如微信、微博等都是其可選擇的營銷模式。“
對于民營醫院來說,目前百度所帶來的用戶精準度及流量已遠遠無法滿足民營醫院的發展需要,尤其目前移動互聯網呈現井噴的態勢下,電腦端網頁搜索能帶 來的有用數據并不多。”范志強還認為,目前像微信公眾號營銷以及是微信的精準廣告投放,都是民營醫院未來觸網的可選擇模式,如果運營得好,獲益甚至比投放 百度多,“當然,民營機構自身醫療水平的提升格外重要。”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