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4/13 0:00:00 來源:
未知
7歲男孩放化療苦不堪言
中醫藥調理幫他堅持治療
專家:適當運用中醫藥“辨證論治”,可有效減輕放化療毒副反應
通訊員 李一璠 本報記者 何麗娜/文 本報記者 徐彥/攝
癌癥是大家都避恐不及的話題,卻無疑受到廣泛關注。目前,癌癥治療沒有療效非常好的根治辦法,手術、放療、化療仍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然而,放化療 都屬于“全面封殺”型手段,它們會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殺死正常細胞,這就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毒副反應,比如食欲差、嘔吐、腹瀉等,還會影響療效。
“臨床中,如果在正常治療中結合中醫藥,可很好解決毒副反應的問題。”日前,杭州市腫瘤醫院副院長林勝友在做客本報名醫大講堂時提到,適當運用中醫中藥進行“辨證論治”,可有效減輕和消除放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
7歲男孩放化療時很痛苦 中醫藥調理幫他堅持治療
舟山的7歲小男孩程程是林院長特別記掛的一位小病人,他得了一種惡性度很高的腦部腫瘤,正在接受治療。早前,爸爸媽媽帶小程程去北京做了手術,但沒法完全清除腫瘤,因此,后續還得跟上好幾個療程的放化療。
然而,小程程的腦腫瘤惡性度極高,每次用藥都得最高劑量,于是,用藥沒過幾天,他就開始上吐下瀉,連水都喝不進,原本瘦小的身體變得更加慘不忍睹。
對放化療的毒副反應,民間有句話“化療化療,一化就了”,雖然此話有失偏頗,但可見放化療的毒副作用不容小覷。
放療是用放射線將癌細胞“燒死”,化療則是用化學藥物將癌細胞“毒死”。這兩種治療手段對人體的副反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消化系統的損 害,會出現惡心、嘔吐、便秘等癥狀;其次,對神經系統會產生危害,如手腳麻木、脫發、四肢功能的局限等;此外,內分泌系統也會因此受累,表現為出汗、潮 熱、急躁、心煩易怒等。
后來,有朋友推薦他爸媽來找林院長用中藥調理,這才消除一些孩子的痛苦。
“孩子的體重本來就比較輕,每次放化療都會讓他減輕好幾斤,我就是在兩個療程的間隙用中藥幫他調理,使身體較快恢復正常,不然這孩子肯定承受不了后面的療程。”林院長說。
中醫藥可有效減輕放化療帶來的毒副反應
對于癌癥的治療,林院長認為,應該把握好攻和守兩個方面的分寸。比如,放化療以攻為主,中醫藥就能很好發揮補的作用。不過,中醫治療講究的是“辨證論治”,并非一味補到底,必要時,也得轉守為攻。
“癌癥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發揮集體協同作用,手術后以扶正為主,調理胃腸道;放化療期間以減輕惡心嘔吐,保護胃腸道、保護血液系統為主;放化療結束后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可扶正驅邪同時用。”林院長還打了個形象的比方。
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應注意用保護性措施,如果持續疲勞應戰只會兵敗如山倒;戰爭結束后,則要以建設性措施為主,對零星的沒處理掉的敵人可施以攻擊性舉措。中醫藥在抗癌戰斗中,就是發揮這種機動但卻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過,林院長特別強調,希望大家對癌癥及其治療有客觀和科學的認識,不能否定中醫,也不能一味夸大中醫的作用。中醫藥在放療化療過程中主要起增效、減毒作用,使毒副反應盡可能下降到最低。
癌癥治療是場持久戰 要特別注意四個問題
治療癌癥是一場持久戰,林院長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總結發現,癌癥患者及家屬一定要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四個問題,才能攜手渡過難關。
病急亂投醫問題。因目前癌癥治療手段的局限性,再加上治療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毒副反應,有些患者就因此去尋找所謂能根治癌癥的神醫,嘗試一些毫無論證的療法,如每天喝檸檬水、禁食等,最后反而越搞越糟。
飲食問題。有不少人認為某些食物會激發癌癥,如有患者不敢吃雞肉,中醫古書中沒有這方面的說法,而且國外對癌癥患者的飲食沒有禁忌。只要合理膳食,適量補充營養即可。
還有,很多癌癥患者長期吃鐵皮楓斗、靈芝孢子粉、蟲草等,這些保健品的應用應根據病人具體情況決定。如蟲草性熱,原本晚上盜汗的人吃了會更加不適;脾胃虛寒的人吃了鐵皮楓斗會胃脹。所以,進補也得講究辨證。
心理問題。癌癥治療過程漫長,難免有些患者會傷心絕望,因此對家人發泄;同時,家人在這個過程中費力、花錢,早已心身疲憊。此時,他們都特別需要醫護人員以及社會的幫助、關心、鼓勵,緩解他們的心理精神壓力,鼓勵他們堅持下去。
信心問題。不少人認為,得了癌癥就是碰上了絕癥,易自暴自棄。其實,早期發現的癌癥療效還是挺不錯的,尤其是一些甲狀腺癌、乳腺癌,幾乎能根治。所以,患者及家屬都要有信心,才有助于后續的治療和康復。
作者:何麗娜 徐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