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4/13 0:00:00 來源:
未知
京東在最后一刻“殺入”網絡售藥的市場。2014年12月23日,食藥總局發布信息顯示,京東商城[微博]拿到了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A證。截至目前,一號店、阿里健康、京東商城這三大網購平臺都已獲得網絡售藥的“入場券”。
得知此消息最高興的是京東醫藥城CEO崔偉。當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崔偉直言,自己早已做好了爭奪處方藥市場的準備。
去年5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文中明確提到,互聯網藥品經營者應當按照藥品分類管理規定,憑處方銷售處方藥。業內傳聞網上處方藥銷售將在今年開禁。若處方藥開禁,則意味著近萬億的處方藥市場向互聯網巨頭們招手。
但網售處方藥是個新鮮事。與普通商品不同,藥品銷售必然要受到更為嚴格的監管,如何在快速便捷與安全合規之間找到平衡,是崔偉一直在探索的事情。距離拿到網絡售藥的“準生證”已經過去3個月了,崔偉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思考。
電子處方是突破口
“我經常開玩笑講世界上的電商分兩個。一個是普通商品電商,一個是醫藥電商。因為藥品不同于任何其他產品,藥品對人的關注特別重要,尤其是安全合規。”在演講的開始,崔偉特意強調了網絡售藥的特殊性。
崔偉指出,處方藥市場的另一個特點是其需求并不是由消費者驅動的,而是由稀缺資源的醫生來驅動的。基于此,崔偉認為網絡銷售處方藥應該是服務先行、診療先行。“電子處方不是商業行為,而是診療行為”。崔偉如此表示。
“處方從哪里來?醫院的藥學服務基本上由醫生承擔,處方流到外面誰來審方?電子處方從技術上實現沒問題,但關鍵是合法性的問題,處方必須有醫生 簽名才有效,但如何保證醫生簽名的真實性?處方來源、處方審核、處方真偽這三個關鍵問題還未得到法律保證,網售處方藥只有從局部開始,必須與醫院機構合 作。”
醫藥銷售是一個專業性強、門檻高的服務領域。醫藥電商若想打破壁壘、獲得資源,則必須與醫療機構合作。崔偉深知若是無法打通電子處方的環節,則無法驅動網絡售藥的銷售行為。
外界不少人認為醫藥電商與醫院的合作“難如登天”。此前,阿里健康也嘗試過與醫療機構合作,但合作并不順暢,最終阿里健康還是通過補貼用戶走市場化的路線,倒逼醫院改革。
但崔偉卻對此頗有信心。他認為,醫藥早晚會分家,有些地方的醫院藥房已經成為成本中心,賣藥不再有利潤,醫保部門也在積極控費。“我們與這樣的醫院合作,通過電子處方的流轉結合專業化的電子商務,幫助這些醫院控制成本,幫助醫院控費”。
醫藥電商賣服務
而對于醫藥電商而言,藥品銷售賣得更多的是服務。“當患者的需求確定之后,你還有調方審方的服務,患者拿到藥服用的時候還有跟蹤管理服務,甚至還有健康管理服務”。
而目前階段,基于京東本身“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體系,崔偉提出“專業合規配送處方藥”的服務設想。
“京東有龐大的配送員,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系統提出一小時配送。”崔偉指出,藥品購買的體驗很重要,患者對于治療拉肚子、頭疼的藥需求非常急迫。如果藥品需要一天的時間才能送到,那患者根本不會考慮在網上購買,但京東的及時送就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此外,崔偉也提出醫藥電商在藥品銷售的售前、售中、售后都要有服務。比如,通過大量數據的導入,網站會提示患者是什么類型的感冒,并調給你處方,最后還有用藥的跟蹤。
“無論是在藥品配送的過程中,還是在藥品收買的過程中,在所有藥品銷售需要服務的環節中,我們都能把最專業服務的內容進行互聯網化、結構化。”崔偉認為這才是醫藥電商能夠做的事情。
這一探索帶來的好處也不容小覷。崔偉提出他未來的目標是想在網絡條件下創造一個醫生診斷與藥品的消費跟支付,三者能夠協同的平臺。如此一來,醫院藥品的配送就能夠實現社會化,給患者帶來不少好處。
“比如在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用藥方面,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他減少來回醫院的次數,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