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7/6 0:00:00 來源:
未知
6月1日起,除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外,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實現市場定價。事隔半月之后,就有患者反映有些藥品價格漲幅達10倍之多,有患者擔心,“市場說了算”可能帶來藥價震動,特別是治療慢性病的一些常用藥漲價,將意味著此類患者將長期承擔比以前高幾倍的費用。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如全國各地患者反映的情況一致,湖北也出現了一批漲價的“低價常用藥”,同時有部分品種藥出現了降價。有醫院藥劑科負責人向長江商報記者透露,為了不讓患者感到藥價漲幅過快,他們正積極與藥企協商,希望藥品價格能夠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我 有高血壓,這個藥吃了十幾年了,沒想到現在這么貴!”6月23日,73歲的武漢市民汪爹爹抱怨,自己患有高血壓,每天需要服用降壓藥,因此長期服用“地高 辛片”,然而最初兩三塊錢一瓶,規格為100片的這種藥如今已經飆升到100元,雖然中間也曾漲到過六七元錢一瓶,但6月1日以后,居然翻了十幾倍,而且 周邊藥店還買不到,只能去醫院買。
患有心臟病的杜婆婆也在抱怨,最初幾毛錢一支的“西地蘭注射液”漸漸漲到3塊多,而最近該藥一口氣漲到了10元,也翻了3倍。原來7塊錢可以買到150顆的“舒樂安定”,如今也躥到30多元一瓶;藥店暢銷藥“六味地黃丸”也從8塊多漲到20元左右。
藥價是不是如患者反映真的漲起來了呢?武漢多家醫院藥劑科負責人向長江商報記者證實了這一說法。
武 漢市武昌醫院藥劑科主任吳定國介紹,6月1日以后該院有22種藥品漲價,而且漲幅較大,一般都翻了2到3倍,只漲5%至10%左右的藥品種較少。更讓他擔 心的是,已經有100多種藥品的廠家和經銷商告知藥價還將有調整,“這些藥品都是低價常用藥,如果真的漲起來了,那么至少1/3的基本藥物都面臨漲價。”
吳 定國說,由于不想給患者帶來負擔,他們正在積極與廠家和經銷商協商,但是效果甚微。“我是這么定義低價常用藥的:藥效穩定、過去價格低、市場供應緊張、長 期使用的老藥。”他認為,低價常用藥是老百姓需求量最大的,對慢性病患者而言,藥費是一筆長期的開支,而低價常用藥往往是定點、獨家生產。因此,藥價市場 說了算,這部分藥品的反應是最明顯的。
雖然全國各地都反映一些藥品漲價幅度大,但醫院 也表示,6月1日后也有部分藥品主動降價。武漢市普仁醫院藥品采供部負責人明麗娟介紹,確實有藥品漲價了,但目前絕大多數藥品還沒漲,有120個品種倒是 降價了,只是這些藥品原本價格就有些高,比如“羥苯磺酸鈣膠囊”從59元降到45.2元,“肝素鈉注射液”從80.6元降到31.6元,“莫沙必利片”從 22.9元降到19.5元。
“低價常用藥”漲幅較大
藥價隨原料漲價
6月22日,一則“4藥品退出湖北低價藥掛網采購”的消息在互聯網上傳播。消息稱,6月19日,湖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部分藥品退出低價藥的通知,經企業申請和有關部門審核,“血栓通膠囊”等4種藥品退出低價藥掛網采購。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這些藥品因漲價而不能掛網了?是否還會有更多低價藥退出呢?
湖 北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對長江商報記者證實情況屬實,今年2月以來,共有10種藥品退出低價藥掛網采購,原因可能是由于以往定價太低,不少企業勉強保本甚至 賠本在生產低價藥,隨著原料價格上漲和放開定價以后,部分藥品退出常用低價藥物清單也屬正常現象,但這并不意味著低價藥品可以肆意漲價。因為,國家雖然放 開定價,但規定了低價藥品日均費用標準,即西藥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只要在基本藥物目錄里,都不可能無節制漲價。而且為了保障低價藥的正常市場 供應,湖北省九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做好湖北省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是根據日均費用標準來決定是否進入與退出的。
對 于“地辛高片”的漲價,生產廠家上海信誼藥廠在其官網上公開回復稱,公司并沒有刻意調整價格,是因為從去年9月起,該產品的原料價格從7.5萬元/公斤逐 步漲至今年1月40萬元/公斤,價格與成本嚴重倒掛,出廠價只從2.4元/瓶調整至8.31元/瓶,目前市場上所售是庫存,是醫藥公司經營的。
長 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實際上目前大部分企業還沒有開始漲價,但已經在考慮價格調整。廣藥集團一家藥廠湖北地區總經理告訴記者,該公司有不少獨家品種的中成 藥,今年以來,中藥材的價格上漲幅度非常大,比如“牛黃”、“朱砂”等,所以像“安宮牛黃丸”這類藥品的成本已經越來越高了,但由于考慮到市場反應,漲價 幅度會控制在4%至5%左右,“任何企業如果希望通過市場機制來發橫財是絕對無法長久的。”
定價機制還需配套政策
吳 定國說,最近他因藥品漲價的事經常跟同行溝通,大家在表示擔心的同時也找了根源。“一些低價常用藥價格倒掛多年,所以企業也有難處,這個問題不是企業和醫 院能解決的。”他介紹,所謂“倒掛”,就是生產藥品不賺錢甚至賠錢,但由于是低價救命藥,多數是獨家生產或只有很少的幾家生產,一些企業出于社會責任感還 在繼續生產,以往國家還有招標價和最高限價,現在藥品定價放開后,企業如果要繼續生產就要調整價格。
對 于患者普遍關心的藥品是否會普遍漲價,湖北省衛計委相關人士分析,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基本藥物還是有日均費用的標準,而且對于常用低價藥政府還將 進行短缺藥品監測,健全短缺藥品信息報告制度,完善省級短缺藥品儲備制度,從采購、配送、結算等各個環節改進,保障低價常用藥的市場供應。
華 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事業管理學院方鵬騫教授分析,這一次漲價多半還是由于原料價格大漲,企業要生存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利潤空間,如果說企業因為價 格太低收不回成本,這種藥物可能就會消失,那么對于患者來說就可能面臨像當年甲亢藥消失無藥可用的境地,所以“藥價高”和“藥品缺”損害的都是患者利益。 但是,藥品價格放開以后,還需要降低中間行政審批環節成本,讓生產者有利可圖,以市場的力量,刺激更多藥廠加入到生產行列中來,在正常的市場狀態中,讓藥 品供應充足、價格合理,定價機制仍需更多配套政策出臺。
更多的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藥品定價政策對醫藥行業的影響還未完全顯現,這個影響是較為深遠的,如可能會刺激更多的常用廉價藥回歸市場,對于普通藥品和獨家品種,企業為了更好地迎合市場的需求,在生產、研發等方面也將進行更多投入。
湖 北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2月以來,共有10種藥品退出低價藥掛網采購,原因可能是由于以往定價太低,不少企業勉強保本甚至賠本在生產低價藥,隨著 原料價格上漲和放開定價以后,部分藥品退出常用低價藥物清單也屬正常現象,但這并不意味著低價藥品可以肆意漲價。因為,國家雖然放開定價,但規定了低價藥 品日均費用標準,即西藥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只要在基本藥物目錄里,都不可能無節制漲價。而且為了保障低價藥的正常市場供應,湖北省9部門聯合 出臺了《關于做好湖北省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是根據日均費用標準來決定是否進入與退出的。
“西地蘭注射液”以前3塊多,漲到了10元,翻了3倍。
“地高辛片”,最初2—3元/瓶,規格為100片的這種藥如今已由6—7元/瓶飆升到100元/瓶。
原來7塊錢可以買到150顆的“舒樂安定”,如今也躥到30多元一瓶。
藥店暢銷藥“六味地黃丸”也從8塊多漲到2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