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7/22 0:00:00 來源:
未知
經歷1500點的巨大回撤后,上證指數在9個交易日反彈510點,首次在收盤站上4000點。
不過,超跌反彈的普漲行情或許正逼近尾聲。機構預判,分化將是下半年市場的主旋律,只有精心挑選個股、精細投資才能繼續獲得超額收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到,過去一個月,公募、保險、券商和私募等各方機構旗下的投研人員均密集外出調研,以挖掘出真正具有成長潛力、長期看好的投資標的。
記者梳理機構調研數據發現,6月15日至7月20日,各類機構密集調研的標的主要分布在醫藥、軍工、環保和新能源等幾個主線。其中,有些個股在一個月的調研次數達到五六家,前往調研的機構數量超過40家。
扎堆醫藥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wind數據發現,醫藥制造業是機構扎堆調研的一大行業。
其中,醫療保健設備的三諾生物(40.300, -1.13, -2.73%)(300298.SZ)和保健護理設施的愛爾眼科(34.830, -0.98, -2.74%)(300015.SZ)受到各類機構的高度關注。
7月13日,三諾生物接待13家機構的調研,包括景林資管、澤熙投資、重陽投資、高毅資產、域秀資本等5家大牌私募基金,前海人壽、安邦保險兩家保險機構,廣發基金[微博]、興業全球、中?;稹⒑MㄙY管等多家公募和券商機構。
其中,他們關注的重點是移動醫療和新產品的研發情況。
QFII機構同樣偏愛三諾生物。7月9日,來自麥格理證券、韓國麥睿思資產、百達資產等機構的9位投研人員前往調研,他們詢問公司在零售市場的銷售模式和規模、進入醫院市場的優勢和壁壘。
愛爾眼科也頗受機構調研青睞。
調研數據顯示,6月17日和7月14日,分別有17家和8家機構前往愛爾眼科調研。值得一提的是,景林資產、重陽投資、高毅資產、域秀資本四家 私募機構參與了此次調研,了解愛爾眼科在眼科器械、藥品和眼科設備生產企業方面的產業鏈整合進展、半年報預告凈利潤增長35%至45%的原因。
此外,定位于“互聯網醫療”的萬達信息(50.640, -0.82, -1.59%)(300168.SZ)也是公募和私募重點研究的品種。
6月23日,19家機構的23位投研人士參與調研,涵蓋了華夏、匯添富、富國、上投摩根、交銀施羅德、中歐基金[微博]、華寶興業、申萬菱信[微博]等14家公募,還有澤熙投資、尚雅投資、東方投資等9家私募。
蜂擁軍工股
除了醫藥股之外,軍工股也是調研機構的重點關注領域。
公開數據顯示,7月16日至7月20日,軍工指數三天累計上漲20%。其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個股中航光電(47.60, 1.44, 3.12%)、中航動力(59.51, 4.91, 8.99%)是本輪反彈中的急先鋒。
Wind統計,過去一個月,中航光電(002179.SZ)、中航飛機(37.39, 1.48, 4.12%)(000768.SZ)、航新科技(79.700, 1.50, 1.92%)(300424.SZ)、杰賽科技(32.75, 1.58, 5.07%)(002544.SZ)等多只軍工股在7月以來頻繁接待機構調研。
數據顯示,7月9日和16日,分別有4家和16家機構調研中航光電。
其中,參與16日調研的有券商、保險、公司、私募等各類機構,如民森、從容、星石等資產規模較大的私募均在其中。機構主要詢問,公司何時推出股權激勵以及發展規劃。
記者注意到,7月7日晚間,中航光電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計2015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27億至2.67億元,同比增長70%至100%。
跟中航光電類似,國防板塊的上市公司近期普遍有機構前往調研,他們最關注的是上市公司集團外的資產證券化安排和股權激勵等。
例如,6月26日和7月10日分別有21家和5家機構調研中航飛機,調研的重點包括公司非公司發行的進展、公司產品以及維護股價的措施。
同樣,7月8日,國防軍工板塊中的振芯科技(300101.SZ)也有19家機構的24位投研參與調研。
機構重點詢問,公司在股權激勵方面的計劃、北斗產業的發展趨勢和互聯網業務的發展情況等。
此外, 7月2日和16日,人保資產管理、博時基金[微博]、長城基金等9家機構調研杰賽科技。機構關注的重點是中國電科通信事業部的定位、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中電科的經營情況。
此外,軍工板塊的航新科技、海特高新(22.10, 0.80, 3.76%)(002023.SZ)也有6家和1家機構關注。其中,航新科技是今年4月14日上市的次新股,廣發證券(19.84, -0.42, -2.07%)(000776.SZ)、銀河證券和方正證券(10.16, -0.23, -2.21%)(601901.SH)三家券商以及華商和諾安兩家基金參與了這次調研。
密集探訪新能源和環保
除了軍工和醫藥外,新能源和環保亦是機構調研時的一條主線。
其中,環保行業的三聚環保(42.210, -2.09, -4.72%)(300072.SZ)、東江環保(20.45, -0.70, -3.31%)(002672.SZ),清新環境(19.79, -0.22, -1.10%)(002573.SZ)、巴安水務(18.320, 0.00, 0.00%)(300262.SZ)、中電環保(15.130, -0.09, -0.59%)(300172.SZ)和永清環保(36.030, 0.03, 0.08%)(300187.SZ)均出現機構調研的身影。例如,三聚環保和東江環保接待機構調研次數達到兩三次。
6月26日,QFII挪威銀行、私募大佬王亞偉的千合資本、新華基金[微博]、融通基金、景順長城、泰康資產等公募和保險等16家機構調研三聚環保。7月14日,中信證券(24.02, -0.43, -1.76%)(600030.SH)、博時基金、易方達等10家機構調研東江環保,關注業務布局、定增情況等。
新能源產業鏈的上市公司同樣是機構密集探訪的范圍。
記者梳理萬得數據發現,贏合科技(73.200, 6.20, 9.25%)(300457.SZ)、先導股份(143.000, 7.62, 5.63%)(300450.SZ)、當升科技(27.290, -1.21, -4.25%)(300073.SZ)、中穎電子(21.030, -0.46, -2.14%)(300327.SZ)、正海磁材(25.850, -0.01, -0.04%)(300224.SZ)、多氟多(18.77, 1.71, 10.02%)(002407.SZ)等多只新能源標的出現機構調研身影。
其中,向鋰電池行業轉型的贏合科技是機構密集調研的標的。過去一個月,五批機構前往公司調研,合計參與調研的機構數量的達到47家,機構關注的焦點是公司產品在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面的發展情況。
先導股份在一個月內亦接待了五批機構調研,合計調研機構數量有49家。機構調研中最關心的是公司自動化率的情況。對此,公司表示,目前鋰電生產廠商特別是高端鋰電生產廠商的自動化率不到50%,全自動化率的空間較大。
過去一個月,中穎電子同樣迎來6批機構調研,調研機構數量為14家。
記者注意到,浙商基金、中海基金、寶盈基金[微博]、匯豐環球資管和千合資本是參與調研的買方機構。他們關注的是鋰電池芯片的應用、物聯網的技術、智能電表的投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