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7/24 0:00:00 來源:
未知
目前,中醫人正計劃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開展中醫藥工作。筆者認為,中醫藥應該能夠意氣風發、步履矯健地走上“一帶一路”。
一、“一帶一路”是中國強國戰略,是亞洲世紀戰略。中醫人走上“一帶一路”是興業強國的正確選擇。
當今世界,由于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深層次影響正在顯現后續負面效應,導致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各經濟體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正在醞 釀深度調整;東西方文化沖突逐漸演變成為合作交流,共同尋求沖破自然災害和政治、宗教、信仰斗爭給人類編織的藩籬;疑難雜癥以及不斷發生的埃博拉、中東呼 吸綜合征等新病種威脅人類的生存與健康,嚴重困擾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國面臨著諸多嚴峻的發展難題,世界正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以承續歷史、整合現實、惠澤友邦的世界戰略眼光,洞察國際合作的歷史機遇,提出中國將秉持“和平、開放、包容、互信、互利”的絲綢之路精神, 同各國一道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這“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占全球總人口的63%;這“一帶一路”沿線的 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總量的29%。所以,“一帶一路”戰略是人類空前的共濟、共贏的偉大戰略。
共建“一帶一路”是為了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旨在促進經濟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動、實現優勢資源的高效配置、促進國際 市場的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這“一帶一路”既是中國強國戰略,又是亞洲世紀戰略,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 索。所以,贏得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度認同和積極參與。
中醫藥學是植根于中華文化之中而誕生、發展的醫藥學。歷史和事實證明:中國強,中醫興;中醫興,中國強。中醫人要走上“一帶一路”,讓中醫藥學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這是歷史的選擇,這是大勢的選擇,這是中醫人興業強國的正確選擇。
二、“一帶一路”戰略,是優勢互補的戰略。中醫藥學的特色優勢融入“一帶一路”,是興業強國的正確決策。
“一帶一路”兼顧各國需求,統籌陸海兩大方向,涵蓋面寬,包容性強,輻射作用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 路”是為了“互聯互通、相融相近、相輔相成”。沿線各國都可以在資金、資源、文化、技術、產品等各個方面“以己之長補彼之短”,以期共同創造和平、交流、 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碩果。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積極扶持、大力促進之下,全國中醫人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直接領導下,近年來已經開創了醫療、保健、教育、科研、文化、產業 “六位一體”的新格局,國際合作交流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中醫藥特色優勢日益凸顯,中醫健康服務的效應日益增進。中國中醫藥業有基礎、有資源、有力量在“一 帶一路”戰略實施中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這主要可以發揮四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能夠發揮中華文化的代表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 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這句名言堪稱是關于中醫藥學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定位,從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雙重角度解決了對中醫藥學“怎么看”的問 題。這也就指明了中醫藥學在國際合作交流中,能夠代表中華文化發揮“親、誠、惠、容”的重要作用。中華中醫藥學會完全可以組織力量開展中醫藥文化的合作交 流。
第二,能夠發揮傳承傳播中醫藥知識技術的作用。我國已經擁有國醫大師、國際級和省市級名老中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全國中醫藥文化科普專家團等中醫藥 學的優勢人力資源,擁有一大批中醫藥科研成果,擁有名、優、特、新的中藥藥材、藥品。中華中醫藥學會作為全國中醫藥學術團體,可以調動、整合這些優勢資 源,通過“一帶一路”傳承、傳播到沿線國家,惠澤友邦。
第三,能夠發揮中醫健康服務的作用。中醫養生、治未病的理念與方法,中醫治療包括諸多疑難雜癥的優勢病種的方法、方劑與藥物,既可以說是現代主流醫藥學的 補充,反過來也可以說是現代主流醫藥學所不可替代的特質。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巡診,或者幫助建立當地中醫醫療機構,將中醫健康服務送進“一帶一路”。
第四,能夠發揮合作開發當地中醫藥資源的作用。中醫藥學不是封閉的學術體系,而是具有巨大的、可貴的包容性。中醫的眾多療法和眾多的藥物中,有不少是來自 古代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來自古印度和阿拉伯國家。我們可以組織力量,協同當地開展調研、開發當地中醫藥資源,研究、創新中醫療法,研制中藥 新藥,惠及“一帶一路”的人民。
三、“一帶一路”戰略,是群策群力的戰略。我們可以用“十個一工程”為抓手,走上“一帶一路”,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個學院——建立“岐黃學院”。設立醫療、護理、養生、文化等專業。組織師資力量,編著易懂、易學、易用的教材,首先選擇免簽(或落地簽)的國家,采用合作方式建立學院。目標是培養“一帶一路”國家的中醫醫療、護理專業人員和養生指導師、文化宣導師。
一種制度——建立“國際師承教育制”。制定中醫、中藥國際師承教育制度,遴選名師、高徒,采用“收進來,送出去”的辦法培養“一帶一路”國家的高級中醫、中藥人才,條件成熟后,再擇地創建“國際中醫名家研修院”。
一個醫療服務基地——建立“中醫館”。制定設館標準(館舍、資金、人員、設備等),組織力量,吸納社會資金,投資“一帶一路”國家,建立當地的“中醫館”,開展所在國允許的中醫醫療保健服務。
一個保健服務基地——建立“養生館”。制定設館標準(館舍、資金、人員、設備等),組織力量,吸納社會資金,投資“一帶一路”國家,選擇觀光旅游區,采用“景醫結合”模式,建立當地的“養生館”,開展所在國允許的中醫養生治未病的服務。
一項文化科普活動——開展“中醫中藥友邦行”活動。在“中醫中藥中國行”的基礎上,組織力量開展“友邦行”活動,同時舉辦相關論壇。
一支輕騎隊——組織“中醫藥健康服務一帶一路輕騎隊”。針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多發病、常見病以及特、新、疑、難疾病,選擇中醫治療優勢病種,遴選臨床高 精人才,組織“中醫藥健康服務一帶一路輕騎隊”,開展定點巡診服務。“中醫中藥友邦行”是宣導,是大范圍的活動;“中醫藥健康服務一帶一路輕騎隊”是精準 服務,二者相輔相成。
一項巡展——開展“中醫藥一帶一路巡展”。在全國征集能夠充分展現中醫藥特色優勢的傳統和現代的文字、圖片、音像、實物等資料,整合成為“好攜帶、好展出、好講解、好觀賞”的流動展臺,開展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巡展。
一條特色街道——建立“中醫中藥一條街”。在“一帶一路”國家擇址、吸納我國或當地的社會資金,建設“中醫中藥一條街”,融中醫藥培訓、醫療、保健、產品展示、文化科普、養生休閑于一街。
一本科普著作——編著《中醫Follow me》。組織中醫、英譯力量,編著《中醫Follow me》(跟我學中醫),讓當地讀者主要了解三個問題:一是什么是中醫?二是中醫怎樣看病、治病?三是一些常見病的中醫治療方法與方藥。隨同巡講、巡展、巡 診,推廣閱讀群。
一項科研合作——開展中醫中藥的聯合科研。在所在國自愿的前提下,在調研的基礎上,針對當地的中醫、中藥資源和醫療保健需求,聯合立項,采用合同制開展中醫中藥的聯合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