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10/22 0:00:00 來源:
未知
中新網濟南10月22日電 (曾潔 李欣 梁犇)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在此間持續發酵,中醫藥界人士由此展開關于中醫藥如何既堅持傳承中醫傳統又融合現代科技的深層思考。
屠呦呦獲獎后,記者在中醫藥大省山東的街頭采訪時看見,各大醫院、藥店便趁此“東風”紛紛陸續推出了中醫藥冬季養生膏方調理,宣傳品特別打出“中醫藥獲諾貝爾獎”的宣傳詞。與此相呼應的是,中國北方多座城市出現了中醫“就診熱”。
常年在多個著名藥店坐診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郭瑞華告訴中新網記者,受西醫傳入的影響,中醫在中國曾遭受沉重打擊。一些人因中醫藥在理論研究、臨床研 究、藥材炮制等方面與西醫藥存在的差異和差距而開始懷疑中醫藥。屠呦呦從漢醫方劑著作《肘后備急方》中獲得科研靈感成功提取中藥有效成分青蒿素的案例,重 新證明中國醫藥學確是人類偉大寶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中醫科主任劉德山教授認為,中藥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認識都由中國傳統醫學理論支撐,中醫藥學來源于千百年的臨床經驗積累, 通過從臨床患者的反饋來認識、把握,而非以實驗室為依據。屠呦呦獲獎,不僅從西方流行的實驗角度證實了中藥的客觀藥理作用,還能成為更多人相信中醫的一個 “導火線”,讓更多人進而重新正確認識中醫理念,并用它來辨證施治、調理養生,系統改善人體亞健康狀態。
從事中醫工作42年,近年來一直積極向瑞典同行和人民推介中國醫藥學說的瑞典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宗金波教授,21日接受中新網記者越洋采訪時介紹 說,在諾貝爾的故鄉瑞典,醫學界對因屠呦呦獲獎而出名的青蒿素到底屬中藥還是西藥的議論也很熱火。他認為,當地學界關于青蒿素到底屬于中藥還是西藥的討論 其實并不關鍵,關鍵是中醫藥學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世界認同。
持續積極推動中藥國際化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秦玉峰對中新網記者說,伴隨著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復興,中醫藥走向世界已經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屠呦呦獲獎,極大鼓舞了中國醫藥界推動中國傳統醫藥學走向國際的努力。
秦玉峰提倡在中醫藥走向國際的進程中,在藥學方面中醫藥要積極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提純手段和萃取技術,而醫學領域西方則應該更多吸取中醫理論的營養。
然而他認為,中醫和中藥的國際化步伐并不整齊,中國中藥業界數十年來運用現代醫學手段進行提純和萃取,從而明顯增強藥效,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國際化 標準運用,都立竿見影地證明了中藥的有效性,中藥事實上已經走上國際舞臺。但由于中醫理論立足于深厚的中國傳統哲學、人文理論基礎,不可能在短期內通過科 學試驗來加以詮釋和被西方人充分理解,所以中醫的國際化更需要下功夫,寄希望于國際對中國文化的接受與認同。(完)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