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11/11 0:00:00 來源:
未知
中新網重慶11月11日電 (鐘旖)“韓中兩國醫藥學界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在長期的交流合作中,韓國在中醫藥種植方面有著較好的發展。”11日,在此間進行的中韓中醫藥專家赴渝調研活動中,韓國東國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農學博士李敏雄如是說。
現年74歲的李敏雄在國際醫藥學界以專攻天麻、豬苓等中草藥研究樹立權威,調研首站來到了平均海拔1800米的重慶硒旺華寶生物科技天麻種植示范基地,技術人員隨機刨開育種土壤,露出巴掌大小的烏天麻塊成群連片,令韓方代表們連連稱贊。
“韓國的天麻種植始于2000年,之前主要靠采集自然野生品種。中方的技術支持幫助韓國實現了該領域的從無到有。”李敏雄坦言,雖然種植技術已 經過15年時間發展,但受到環境、海拔等高要求限制,截至目前,全韓國每年總產量也僅有1噸左右,與中國單個基地即可產出可達幾百噸相比,“韓國市場供不 應求,以致價格昂貴,主要依賴從中國進口。”
韓國東國大學中醫藥學教授張光晙亦透露,“當下韓國天麻產品主要以粉狀、片狀和膠囊為主,一公斤售價超過100美元信隨著天麻藥用的普及,人們對其重要性認識加強,市場需求還有很大的晉升空間。”
李敏雄說,中國是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大國,以中國為引領的學界信息每天都在更新,通過考察交流,掌握技術最前沿,并將所學帶回韓國,進而推廣普及是其常年往返兩國的目的。下一步,期望以中醫藥為突破口,兩國共建科研基地,促進技術人才交流,實現共贏。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生物技術中心主任郭順星稱,中藥應用在韓國已有一定基礎,借著中醫藥研究的平臺,兩國通過科學溝通,共享科研成果,可為雙方的中醫藥用市場貿易往來提供新的契機。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