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11/23 0:00:00 來源:
未知
在美國,你會在電視上、廣播里、報刊雜志角落以及網絡上頻繁看到醫藥廣告,而且一大部分是處方藥。自從食品藥物管理局在1997年開放藥品直銷廣告以來,美國和新西蘭就成為了全球僅有的兩個藥品直銷廣告合法的國家。
不過最近事情正在發生變化:美國醫療協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1月17日向聯邦政府呼吁,應該盡快取締這種藥品直銷廣告,因為這種廣告會誘導患者選擇不必要的知名藥物,而不是更便宜的普通藥,從而刺激了藥物價格的飆升。
美國醫療協會的這一態度倒與之前大不相同,在過去他們認為藥物廣告只要被嚴格監管,就沒什么問題。
這次態度的強烈轉變,源于美國藥物價格的暴漲。隨著制藥公司之間的不斷兼并和收購,以及開發新藥物的成本以指數規模上升,無論是名牌藥還是普通藥,價格都是漲漲漲。在一些情況下,藥物公司甚至被指聯合非法打壓市場競爭。
根據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的說法,一種抗癌藥物的價格在2000年到2012年間,價格從每年1萬美元漲到了每年10萬多美元。

美國的政治家和立法者們最近成立了工作小組尋求遏制藥物價格過快上漲的方法,總統候選人們也在競選演講中抨擊了制藥商。
美國醫療協會認為,數十億的藥品廣告預算會讓這一問題變得更糟糕,因為這些成本最終都會由消費者來買單。根據數據研究公司Kantar Media的數據,制藥商在2014年花費了45億美元來做廣告,這一數字比上一年提高了18%。
不少觀點分析認為,許多制藥公司在廣告上花的錢比研發藥物還多。醫生們抱怨稱泛濫的藥品廣告會讓患者在選擇藥物時只認宣傳,而藥物公司則認為廣告給了患者更多的知情權和發言權。
不過事情不只是名牌效應那么簡單,喬治城大學的Adriane Fugh-Berman博士認為,營銷行為會催生“疾病品牌推廣”,也就是說,商家會把一些常見問題包裝成復雜的名字。比如把陽痿重塑成“勃起功能障礙” 來促進偉哥的銷量,或者把胃灼熱稱為“胃食管反流病”來推廣胃藥Nexium和Prilosec。
更嚴重的是,2013年《內科雜志》上刊登的一篇報告指出,60%的廣告“遺漏了重要信息,夸大了一些信息,提供建議,并和生活方式進行無意義地關聯。”
但美國醫療協會禁止醫藥廣告的要求很可能會遭遇一系列艱難的訴訟,因為最高法院的很多判例已經確認醫藥廣告是一種言論自由。而受到關聯的不只是制藥公司,數十億的藥品廣告市場也是電視、印刷、網絡媒體的重要收入來源。
媒體Vox就已經抗議,并聲稱其實面向消費者的廣告只是龐大營銷預算的一部分,絕大多數的營銷實際上針對的是醫生。推銷的形式是醫藥代表和醫生之間面對面的宣傳,同時請醫生吃飯,或者送他們禮物。
Vox透露稱,2012年,制藥公司一共花費了270億美元做營銷推廣,240億美元用于醫生,30億美元用于面向消費者的廣告。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