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12/17 0:00:00 來源:
未知
福瑞股份(0.00,0.000,0.00%)被“光顧”次數最多與券商、基金公司不同,保險公司喜歡扎堆調研
福瑞股份被“光顧”次數最多
與券商、基金公司不同,保險公司喜歡扎堆調研
■本報記者 尹力行
年初保監會放開險資投資創業板后,多家險企都開始了“調研之旅”,而生物醫藥(2942.60,38.880,1.34%)類公司更是調研的一大重點。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深交所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共有24家險企(含保險公司下屬資產管理公司,下同)調研了28家創業板上市的醫藥公司。
不過,從調研本身來說,保險公司目前更多是參與集體調研,尚未出現單獨調研的情形。
國壽平均每月調研1次
今年1月7日,保監會發布《中國保監會關于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為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板開綠燈。《通知》明確規定,保險資 金可以投資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直接投資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應當具備股票投資能力;不具備股票投資能力的公司,應當委托 符合條件的專業管理機構進行投資。
這對創業板是個利好,但保險資金運用向來以謹慎著稱,保險公司對于創業板投資自然不會無的放矢。因此,險資調研路徑無疑具有參考價值。
近期,中信建投的研報顯示,作為“中國夢”板塊之一的生物醫藥股,近期雖然表現略顯沉悶,但其看好醫藥板塊的輪動機會,尤其是創業板中高增長的醫藥股。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深交所上的資料統計發現,截至昨日,參與調研創業板生物醫藥股的保險公司有中國人壽(28.85,0.340,1.19%)、平安保險、新華保險(51.83,0.820,1.61%)、 泰康人壽、陽光保險、華 安保險、華夏人壽、前海人壽、光大永明、農銀人壽、中意人壽、安邦保險、天安財險、安華保險、信誠人壽、瑞泰人壽、合眾人壽、中融人壽、太平保險、百年人 壽、富德生命人壽、長江養老、東吳人壽等23家內地保險公司,以及一家香港保險公司富邦人壽。
據記者統計,參與創業板生物醫藥股調研最多的保險公司是中國人壽。中國人壽、中國人壽養老保險、國壽資管合計調研11次,共9家公司;其次的是泰康資管,共計9次;中國平安(35.51,0.300,0.85%)、前海人壽、陽光保險均為5次;華夏保險4次;光大永明資管3次。
而被險企“看上”的創業板生物醫藥公司分別是:萊美藥業(36.31,3.300,10.00%)、愛爾眼科(33.60,0.800,2.44%)、北陸藥業(0.00,0.000,0.00%)、福瑞股份、康芝藥業(15.99,0.600,3.90%)、三諾生物(36.74,0.750,2.08%)、晨光生物(20.50,0.490,2.45%)、沃森生物(0.00,0.000,0.00%)、星河生物(27.93,2.540,10.00%)、福安藥 業、翰宇藥業(26.50,0.520,2.00%)、舒泰神(38.66,1.030,2.74%)、金城醫藥(32.06,0.800,2.56%)、迪安診斷(73.20,2.190,3.08%)、寶萊特(36.85,1.560,4.42%)、我武生物(45.44,1.380,3.13%)、美康生物(42.09,1.090,2.66%)、樂金健康(0.00,0.000,0.00%)、常山藥業(18.15,0.580,3.30%)、爾康制藥(34.51,1.620,4.93%)、利德曼(19.80,0.480,2.48%)、泰格醫藥(31.90,0.830,2.67%)、邁克生物(114.06,3.660,3.32%)、香雪制藥(23.87,0.020,0.08%)、博濟醫 藥、萬孚生物(133.30,5.950,4.67%)、佐力藥業(11.82,0.330,2.87%)、瑞普生物(20.31,0.420,2.11%)。
險企喜歡“扎堆”調研
在28家創業板上市醫藥企業中,被險企光顧次數最多的是福瑞股份、一年內有6家保險公司調研了5次。此外,被最多險企“翻牌子”的是泰格醫藥和愛爾眼科,都是7家險企。
不過,從調研行為本身來看,保險公司與券商和基金公司喜歡“獨自調研”不同,險企目前更多是“扎堆”參與集體調研,尚未出現單獨調研的情形。
每一次調研,同時調研二三十家企業是常事。而今年的4月13日,甚至有7家保險機構一起調研了泰格醫藥。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雖然今年年初保監會就放開了險資投資創業板,但是對于生物醫藥公司的調研,更多的則是在今年的下半年。
根據統計,下半年險企調研的次數為33次,占今年全部調研數量的72%。
不過,雖然險資調研的次數不少,但是真正重倉的創業板醫藥股并不多。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9月30日,3家險企共重倉2家藥企,分別是常山藥業和紅日藥業(19.69,0.310,1.60%)。而在截至二季度末,被險資重倉的廣生堂(90.50,1.600,1.80%)、邁克生物、仟源醫藥(32.17,1.110,3.57%)則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