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12/28 0:00:00 來源:
未知
在世界民族醫(yī)學的燦爛星空中,有一位來自于荊楚大地的名醫(yī)不可不提,他與東漢名醫(yī)張仲景并稱為中華“醫(yī)林二圣”,他又被后人稱為藥圣,他就是生于1518年的湖北蘄春人李時珍。
李時珍小時曾在父親的督促下致力于科舉考試。他14歲考中秀才,但隨后三次考舉人都以失敗告終。讀圣賢書,不如做圣賢事。24歲時,李時珍決心放棄 科舉,隨父行醫(yī)。他廣涉醫(yī)學經典,強聞博記,又隨父加強實踐,很快就成名荊楚。4l歲那年,李時珍因楚王推薦,進入朝廷太醫(yī)院任院判。
長期的臨床實踐,李時珍早已發(fā)現(xiàn)古代本草書籍存有不少的疑問和缺漏。在太醫(yī)院,他發(fā)現(xiàn)醫(yī)官們并不太留意醫(yī)藥和疾病,他們向各地收集的“偏方”僅是為 了迎合皇帝朱厚熜修道成仙的需求,翻看歷代本草書也只是為了獲得所謂的“長生不老藥”。“久服水銀,可以長生不死”,“煉食硫黃,可以長肌膚益氣力”,聽 到這些無稽之談,李時珍下定決心修改本草。
李時珍利用太醫(yī)院良好的學習條件,大量閱讀醫(yī)書,就連經史百家、方志類書、稗官野史也不放過。同時,他還仔細觀察了國外進口以及國內的各類藥材,對它們的形態(tài)、特性、產地都一一記錄備案。一年后,李時珍借故辭職,正式著手編纂一部全新的集大成的本草巨著。
李時珍是一個富有求實求索精神的醫(yī)藥學家。為了修改校對本草書的艱巨任務,他幾乎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的名川大山,參閱了800多種書籍,三易其稿,終于在61歲(公元1578年)時,以一己之力,完成皇皇巨著《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集明代以前藥學之大成,全書52卷,約200萬言,記載了1892種藥物(較前新增374種),分成60類,繪圖1100 多幅,并附有432156多個藥方。《本草綱目》不僅對我國16世紀以前本草學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總結,還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 物、冶金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本書17世紀末即傳播世界各地,先后譯成日文、德文、英文、俄文、拉丁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科學界享有崇高的地位。這部藥 典,不論從其嚴密的科學分類,還是從其藥物數(shù)目和生動文筆來看,都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也是后代本草著作無法企及的。
李時珍在臨床診療上也有巨大貢獻,其傳世之作《瀕湖脈學》至今為臨床中醫(yī)的必誦課目。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醫(yī)藥學家,《明史》《白茅堂集》都為他寫下了傳記。清光緒年間,朝廷為李時珍墓立碑紀念。解放后,在蘄春縣蘄州鎮(zhèn)李時珍墓所在地竹 林湖村建立了李時珍紀念館,1987年鄧小平親筆題寫?zhàn)^名。在1956年,文學巨匠郭沫若曾題詞作紀念:“醫(yī)中之圣,集中國藥學之大成,……偉哉夫子,將 隨民族生命永生。”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yè)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