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3/28 0:00:00 來源:
未知
(吳培凱 李 靜 記者傅江平)據ISO/TC249秘書處通報,3月23日,《中藥編碼系統——第一部分:中藥編碼規則》(ISO 18668-1)通過為期3個月的ISO最終國際標準草案投票,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發布。
該項目于2012年5月由深圳市衛生計生委副巡視員、教授、博導廖利平在韓國大田ISO/TC249第三次全會上提出并被批準立項。該國際標準由深圳 市衛生計生委、深圳標準技術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深圳市中醫院等43個單位、77名專家共同制定,ISO/TC249及ISO/TC215共同參與的 國外專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德國、韓國等20多個成員國,歷經了3年多的時間,7個階段的艱辛拼搏。該標準成為今年以我國為主導率先完 成的第一項中醫藥ISO國際標準,該標準也是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內部兩個委員會聯合承擔的首個國際標準,是由深圳地方標準轉化上升為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 的一個成功案例。
該項目負責人廖利平表示:“每推進一個階段都非常艱難,都是各個國家利益的博弈。第一部分頂層設計的批準發布,凸顯了我國主導的中醫藥標準在國際上的 地位和話語權,體現了我國綜合實力的大大提升,這有利于我國在國際間更好發揮中醫藥系列標準的主導作用,將更加鼓舞和激發中藥標準專家的參與熱忱,以及責 任感與使命感。”廖利平說,該標準的批準發布非常重要,中國負責主導6項國際標準,《中藥編碼規則》是這些標準的頂層設計,可為中醫藥和各國傳統醫藥提供 數字化編碼依據和技術標準。它是中藥邁出數字化、標準化、信息化的第一步,將會加速推進《中藥材編碼》《中藥飲片編碼》《中藥配方顆粒編碼》等5個國際標 準的出臺。
據了解,該標準發布前,國際上尚未建立中藥編碼體系,也沒有編碼規則的頂層設計。制定人員沒有停留在工業化的思維上,而是朝著信息化、標準化的方向努 力攀登。中藥編碼規則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尤其是互聯網根本離不開中藥數字編碼的“字典庫”,該標準為中醫藥走向世界、占領國際市場制高點提供了有力的標準 化支撐體系,并對構建我國乃至世界中醫藥標準體系,對中醫藥國際化、現代化、標準化、規范化和信息化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據悉,《中藥編碼系統——第一部分:中藥編碼規則》具有唯一性、科學性、可擴展性、一致性、穩定性等特點,其信息簡短、準確、安全;主要包括國際編碼、中國編碼規則、藥品標準、校驗碼4個部分。
中藥編碼規則適用于中藥材、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的編碼。該標準用17位阿拉伯數字,分類表達中藥的品種來源、藥用部位、品種類別及其規格、炮制方 法等特定編碼技術分類及其含義,以標準的形式將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固化下來,凸顯了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思維模式。中藥數字化編碼分類系統,填補了國內以及國 際上的空白。
據悉,該國際標準銜接項目“《中藥編碼規則及編碼》國家標準的研究與制定”榮獲2015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醫藥創新獎,這是我國國家標準項目第一次獲此殊榮。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