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十分重視睡眠養生。我國古代醫學家稱“睡眠是養生之要務”。現代醫學家把睡眠稱為“自然康復劑”。戰國時名醫文摯對齊威王說: “我的養生之道把睡眠放在頭等位置,人和動物只有睡眠才生長,睡眠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睡眠,是高等脊椎動物周期性出現的一 種自發的和可逆的靜息狀態,表現為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和意識的暫時中斷。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
因此,采用正確的睡眠養生方法,達到養神、促進氣化、生精的目的,對于提高生存質量、抗病防衰、延年益壽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歷代養生家非常重視的 內容。清·李漁《笠翁文集》中說:“養生之訣,當以睡眠居先。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強筋。”有人說,睡眠是大自然了不起的恢復劑, 這是合乎事實的。經過一夜酣睡,醒來時感到精神飽滿,體力充沛。如果睡眠不足,第二天就會疲憊不堪,無精打采,頭暈腦脹。《黃帝內經》說:“人臥血歸于 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人之目視、足步、掌握、指攝等生命活動的能量,都是通過睡眠源源不斷地積蓄起來的。
那么,正確的睡眠養生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要有正常的睡眠時間。應該在子時(23時至01時)以前上床,在子時進入最佳睡眠狀態。中醫睡眠機制為陰氣盛則寐即入眠,陽氣盛則寤即醒來。《黃帝內經》中說,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
其次是合適的睡眠姿勢。古今醫家都推薦右側臥位,這是因為右側臥可使心臟在胸腔中受壓最小,利于減輕心臟負荷。另外右側臥時肝處于最低位置,有利于 肝臟血液的循環,并且右側臥時胃和十二指腸的開口均在下方,有利于胃腸內容物的排空。故《老老恒言》說:“如食后必欲臥,宜右側以舒脾氣”。
還有就是良好的睡眠環境。安靜的環境是幫助入睡的基本條件,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新鮮的空氣是良好睡眠的保障。臥室宜在睡前醒后開窗通風,氧氣充足有利于大腦細胞迅速減輕疲勞。當然睡覺時幽暗的光和舒適的臥具也會對睡眠有所幫助。
我們聰明的祖先還總結了“睡眠十忌”:一忌仰臥,二忌憂慮,三忌睡前惱怒,四忌睡前進食,五忌睡臥言語,六忌睡臥對光,七忌睡時張嘴,八忌睡時覆首,九忌臥處當風,十忌睡臥對爐火。
科學研究證明,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勞,使腦神經、內分泌、體內物質代謝、心血管活動、消化功 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體各部組織生長發育和自我修補,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補藥”。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