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8/3 0:00:00 來源:
未知
2日,在青海西寧舉行的2016城恰會
生物醫藥綠色產業國際化發展論壇上,
中國醫藥(
600056,
股吧)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王學恭在為赴會嘉賓解讀中國“十三五”生物醫藥產業規劃時表示,“通過創新,開發新產品,發展新業態,是醫藥工業實現中高速發展的主要途徑。”
醫藥工業走“新”開始于“十二五”期間,王學恭介紹,“在國家層面,"十二五"通過了多個科技專項和高新技術產業專項,中央財政在新藥創制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等方面安排資金超過200億元。”
“此外,很多行業外資金將創新醫藥企業作為投資重點,有效支持了一些高風險、長周期的創新藥研究。新藥申請數量大幅增加,約3000個新藥注冊申請獲批 開展臨床研究,涉及210個1類新藥(按品種數)。”王學恭說,企業愈發成為研發主體,從事新藥研發的企業增多,很多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5%以上, 最多達到8億多元(人民幣,下同),涌現出一批研發型中小企業,它們成為科技成果的主要來源。
而在青海,到“十二五”末,西寧市生物科 技園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7家,科技型企業34家,高科技企業引領創新發展的作用逐步顯現。專利授權量達600余件,其中發明專利103件,萬名從業人員 擁有授權專利104件,園區企業建成各類研發中心及實驗室23個,國家及地方聯合實驗室3個。2011年至2015年五年累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4項、 開發新產品413個。安兒寧顆粒、百令片、復方單珍頭疼膠囊等單品銷售收入過億元。
王學恭認為,受出口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2013年來中國醫藥工業增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要恢復較快增長,必須找到新的增長動力,中國市場潛力巨大,醫藥消費成城鄉差距大,因此醫藥工業要走“新”,以滿足人民多元化和多層次的需求,實現中高速發展。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