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8/23 0:00:00 來源:
未知
將于9月4日至6日在羅浮山召開的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正吸引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不久前《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把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 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記者走訪市衛計局了 解到,一份惠州中醫藥發展的總體方案即將出臺,本地的中醫藥事業有望獲得更多支持。●南方日報記者 王彪
1.力爭六成基層中醫能看全科
日前,惠州市委在十一屆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的《惠州市促進中醫藥發展實施方案》,提出發展實施總體要求,要建立適應惠州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中醫源于民間,起于基層,發展同樣離不開基層中醫的發展。上述方案要求實施“五名”(即:名科、名館、名醫、名產品、名基地)工程,基層中醫成為重點。
根據方案,惠州在2018年前將完成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完成中醫館(中醫科、中藥房、中醫治療室)標準化建設,八成縣(區)級中醫醫院達到 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水平,到2020年力爭縣(區)級中醫醫院均達到二甲標準;2018年實現縣級以上中醫醫院中醫藥人員占醫藥人員總數的60%以上,基本 建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占基層中醫類別醫師比例,2018年達到一半以上,2020年達到60%以上。
在綜合性醫院和診療服務方面,方案同樣有著明確要求:2020年前將市中醫醫院建成省級中醫名院和粵東中醫特色醫療中心;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提供中 醫藥服務,中醫年診療量占全市總診療量的22%;每萬人口衛生機構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79人;每萬人口中醫醫院床位數達到5.5張。
《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惠州版本的方案也提出,在2020年前建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中醫藥企業,中 醫藥健康服務總規模年增長率不低于20%;加快中醫藥研究院和養生博士工作站建設,全力打造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國家級中醫藥健康產業基地、國家 或省級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和中醫藥創新基地,推動惠州市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
對于惠州市目前中醫藥發展的情況,市衛計局副局長陳本堅告訴記者,截至2015年,由市政府舉辦的6家中醫醫院,其中市級中醫醫院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全 市有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2716人,占醫師總數的26%,至2015年底,全市中醫床位數1667張,同比增長27%,每萬人口中醫床位數3.5 張,全市中醫類醫療機構治療836萬人次,同比增長4.6%,占全市總診療人次的19.98%,全市19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3間鄉鎮衛生院均設有中醫 科中藥房。
2.中醫醫院床位計劃達每千人0.55張
記者注意到,除了上述方案之外,此前公布的《惠州市2016—2020年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也對惠州中醫藥發展有相應安排。
在診療方面,規劃指出,到2020年,全市每千人口床位數達到6.2張左右,其中每千名常住人口中醫醫院床位數力爭達到0.55張,社會辦中醫醫院床位數 占15%,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服務量不少于全市社會辦醫療機構服務量的20%。市級三級中醫醫院床位原則上不超過1000張,縣(區)級二級中醫醫院床位 原則上不超過400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占同類機構診療總量比例≥30%。
在中醫醫院的建設方面,惠州目前已設置三級甲等中醫醫院1間(市中醫醫院),該院不僅將為惠城區域提供中醫藥服務,還將為縣區中醫服務提供技術指導。惠州 中醫工作以市中醫院為龍頭,到2018年,推動市中醫院創建省級中醫名院,打造國家區域中醫特色醫療中心,輻射帶動粵東地區中醫藥服務水平提高。
在縣區中醫院方面,惠州共有5間二級中醫醫院(博羅縣中醫醫院、惠東縣中醫醫院、惠陽區中醫醫院、惠城區中醫醫院、龍門縣中醫醫院)。每個縣(區)重點辦好1所中醫綜合醫院,2020年底前,100%的縣(區)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水平。
記者注意到,規劃還提出,鼓勵龍門縣在縣級公立醫院整合、重組和改制方面的探索,對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三間醫院進行整合,重新選址統一規劃建設新院,實現三間醫院資源集約化。
3.將建中醫藥研究院破解人才發展瓶頸
記者此前采訪中了解到,惠州中醫藥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但也面臨資金投入不足、科室特色不濃、中醫“治未病”缺乏醫保支撐等問題。在接受采訪時,惠州市衛計 局相關負責人坦言,區域中醫藥事業發展不平衡,中醫藥服務收費價格偏低、財政投入補償機制不到位等問題確實制約了惠州中醫藥的發展。
據了解,2015年惠州獲得省中醫藥專項資金近1000萬元。其中包括,參加省中醫藥局中醫藥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獲得省級專項資金200萬元用于開展中 醫“治未病工作”,市中醫院、惠陽區中醫院、惠東縣中醫院、博羅縣中醫院等4個單位被省中醫藥局確定為中醫“治未病”示范單位。惠東縣積極“創建全國基層 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獲得強省建設專項資金200萬元及基層中醫館建設經費210萬元。
上述負責人表示,這些資金還將用于解決醫保政策不夠傾斜、中醫院中藥制劑報銷范圍與院內調劑使用受限,基層衛生人才引進、招考困難,中醫藥管理體制不順暢 等問題。目前,衛生計生中醫科職能負責中醫醫療、保健等方面工作,中醫藥產業職能、中醫藥企業規劃、發展、經營均不能協調發展。
中醫藥的發展,人才培養同樣重要。日前,市衛計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惠州目前共有中醫名醫23名,省名中醫4名,建成名中醫工作室8間,2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市中醫院骨傷科、糖尿病科),16個市級中醫重點專科專病。
上述方案提出,惠州將加快中醫藥研究院和養生博士工作站建設,全力打造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國家級中醫藥健康產業基地、國家或省級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和中醫藥創新基地,推動惠州市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
《惠州市2016—2020年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提出,要全面加強醫學人才隊伍建設,每千人口執業醫師數2.8以上(其中每千人口中醫執業醫師數0.38 人),每千人口護士數達3.5以上,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9名,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提供規范的兒 童基本醫療服務,每萬人口全科醫師達3名以上,醫護比達1:1.25,市辦及以上醫院床護比達1:0.6以上。本科以上衛生技術人員占比40%以上,衛技 高級職稱人員在衛技人員中所占比例10%以上。
此外,高端中醫人才也是下一步的培育重點。規劃提出,到2018年,引進、培養10名醫學領軍人才、50名杰出青年醫學人才,培養選拔100名惠州市名 醫、名中醫,每年衛生系統有10人以上列入市級及以上黨委、政府相關人才培養計劃。到2020年爭取全市有若干所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和專科醫療優勢明顯的 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躋身全省知名、省內一流行列。南方日報記者 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