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8/30 0:00:00 來源:
未知
在網上藥店高速增長之際,第三方平臺零售試點突然在近期被叫停,加之處方藥網售政策遲遲未放開,“網上售藥收緊”的傳聞一時間甚囂塵上。
幾月前,一家帶著京東招牌LOGO的“京東大藥房”低調出現在青島市區內。京東醫藥的一舉一動被視作業界風向標,以京東為代表的線上藥店開始反撲下線,是否印證了“醫藥電商”的唱衰之聲?
在上周剛結束的(8月21-25日)中國藥品零售產業大會——2016西普會上,京東商城醫藥健康事業部總經理魏凱接受南方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第三方平臺試點結束”其實是限制了三方模式的藥品經營,而自營式B2C并未受影響,京東醫藥未來的陣地仍在線上。
“試點”被叫停符合價值回歸
今 年下半年以來,陸續有互聯網第三方平臺停止藥品在線交易,7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結束》的文 章稱,試點過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臺與實體藥店主體責任不清晰、對銷售處方藥和藥品質量安全難以有效監管等問題,不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用藥安全,因此決定 結束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
文中對網上售藥試點可謂一片負面之聲,在魏凱看來,這僅僅是就事論事,并未擴大至整個行業。“持續為消費者和供應鏈另一端的品牌廠家創造價值是平臺長遠發展的大前提,而 試點 模式中的第三方平臺并沒有很好的滿足這一使命。”
魏 凱進一步談到,“原 試點企業 管理辦法缺失,存在平臺責任不清晰的問題。另一方面,OTC藥品是絕對的標準化商品品類,通用名僅2000余個,因此 試點 中三方平臺角色其實就是讓這幾百家C證企業(大藥房)在一個平臺上經營相同的商品,而后果就是在價格上過度拼殺,導致經營網上藥店的企業大部分處于虧損狀 態,也無法為品牌廠商帶來真正的價值。”在此過程中,監管部門、品牌廠商、C證企業、消費者這4方利益都無法得到保障,而僅有“試點企業”一方可穩穩獲 利,魏凱說,所以個人認為“試點”被叫停是符合價值回歸趨勢,是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政策調整。
說網店價低看要和誰比
價 格優惠、低廉一直是不少網上藥店自豪的資本,價格戰一度從線下延續到線上。但魏凱并不看好,從此次“試點”被叫停可以看到,拼價格不是長遠之計,過度拼殺 最后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過度低價導致的利潤缺失極易演變為低質的服務甚至低質量的藥品,長遠看對消費者也是弊大于利。”
“我 們不打價格戰,不以價格為最終的優勢和賣點”,魏凱再三強調,醫藥電商的優勢本不應在此,“相比價格,我們更應看到,網店的藥品品種比實體店豐富,同樣時 間顧客在網上查閱的信息更加豐富;互聯網上的信息更加公開透明,這其中包括價格信息,因此醫藥電商不存在價格虛高的問題。”對于網店價格比實體店低的說 法,魏凱認為不能如此簡單類比,要看參照物,如果和價格虛高的那些實體店比,那確實“我們藥價更公道”。
醫藥電商的價值之一 在于為消費者杜絕了藥價虛高,但不代表能掀起價格戰。破壞價格體系,一味的價格戰對行業有害,上游的品牌廠商和下游的消費者利益都會受損。“理想的狀態 是,藥品上游的品牌廠商、國家規定環節中的藥批企業、藥品零售企業、消費者都能夠獲得各自合理的利益。”魏凱如是說。
藥品銷售仍以實體藥店為主
醫藥電商發展勢頭迅猛,大有趕超實體藥店之勢。魏凱則冷靜看之。
曾 經的藥店數量多過米店,如今的藥店數量雖大幅縮減,但剛需仍在,“比如你突然犯胃病了,不會掏出手機在網上下單,等過一會兒送來,而是下樓到附近的藥店購 買”。魏凱說,這種迎合消費者“應急性消費”場景需求正是實體藥店所特有的優勢,現在中國有幾十萬家藥店,分布很廣,即使四、五線城市也幾乎每個社區都有 自己的藥店,顧客在突發疾病立即需要用藥的時候,優先選擇的還是這些可以馬上觸達的門店。
另一方面,這些藥店有專門的藥師,可以和患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種交流有利于增加彼此間的信任度,甚至很多藥店的藥師本身就是當地居民的一分子,已經與當地居民打成一片,魏凱坦言,“這種長期面對面建立起來的信任度是網上藥店所不能比擬的。”
目 前的藥品銷售,線下占大頭,線上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魏凱認為,長期來看,醫藥健康產品零售的發展還是會保持這樣的局面,線上和線下依照不同的需求場景各自 有各自的經營重點,即慢性的、符合計劃性消費場景的補益類的保健產品更多是線上銷售,應急性的、需要面對面服務的藥品交易更多在線下完成。
醫藥健康是京東今后發展重點之一
有分析者認為,京東的醫藥板塊并沒有像阿里健康一樣迅速地把市場份額拿下來。從市場來看,它不溫不火的狀態持續了很久,但從運營來看,京東始終也沒有停止布局:從發展初期的好藥師,到收購醫藥公司,再到拿牌照。終于到現在把結構調整到了自營,說明發力的時機也快到了。
魏 凱介紹說,京東一直很關注健康領域,并且京東的醫藥健康板塊發展迅速,主要有三種業務模式,京東自營、品牌旗艦店專營店專賣店、大藥房旗艦店,其中占比最 大的還是京東自營。從對亞健康有幫助的補益保健類商品入手,這方面已經經營了3年;然后逐步往藥品方面發展,今年開始銷售藥品;以后還會往醫療方面發展。
目前京東的醫藥健康分為7個版塊:第一是藥品、第二是保健品、第三類是傳統滋補、第四類是家用醫療器械、第五類是計生用品、第六類是隱 形眼鏡、第七類是醫療服務。京東最近還推出了京東大藥房這一獨立品牌,京東大藥房是京東醫藥健康旗下的B2C品牌,將依托京東主站,面向終端消費者,開展 自營OTC藥品銷售,并逐步拓展至醫藥健康領域專業度要求極高的細分品類。京東大藥房按照COPC(Customer Operations Performance Center)標準建立了首個專業化客服中心——藥事服務中心,為消費者提供家庭常備藥、補益類藥物方面的用藥指導。
“在京東的所有業務中,目前醫藥健康業務所占份額并不大,不過這一領域是京東今后發展的重點之一。”魏凱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