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9/21 0:00:00 來源:
未知
產業風向標 本報記者 范媛
“中醫是最先進的醫學,卻被做壞了!”學習西醫出身的營養醫學理論創始人王濤博士惋惜地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繼中醫拔火罐火爆里約奧運會后,在杭州召開G20峰會期間,峰會成員國相關國家領導人在杭州親身體驗把脈、針灸、拔罐等中醫療法。與外國友人對博大精深中醫文化癡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中醫發源地中國,中醫卻已經被邊緣化,甚至有人不斷呼吁“取消中醫”。
危
中醫,起源并形成于中國,以古代中國漢民族的醫學實踐為主體的傳統醫學,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中醫注重系統論、整體性、活體性,而且具有危害性小等優勢,是西醫難以企及的。這些優勢,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理性的人都無法抗拒的,很多外國政要 都有很深的“中醫情節”。1961年,時任印尼總統蘇加諾腎病嚴重,西醫治療判斷只能切除左腎。后來經過中醫治療,三個月后他的腎功能就得到了部分恢復。 蘇加諾評價說:“這是社會主義中國中醫的奇跡,這說明先進的醫學不一定在西方。”
柬埔寨王 國前國王西哈努克退位后,愿意長期生活在中國,這與他信賴中醫藥有關。2009年,西哈努克在其個人網站上公布親筆信,宣布第三次治愈癌癥。在信中,西哈 努克說:“如果說我多次患癌都能夠治愈,并且在八十七歲高齡仍然健在,那都是因為偉大、友好、慷慨的中國,因為醫術高明的中國醫生。”
然而,被外國友人稱贊的中醫,在中國近年來的發展卻并沒有得到客觀的評價和應有的“國粹”地位,甚至經常被詬病。
“不要談發展,現在怎么繼承下去都是個問題。”王濤告訴本報記者:“有兩個方面的因素造成了這樣的局面,第一,中醫教育毀了中醫。中醫本身自有 一套理論構造與歷史傳承,但在現代中醫院校中,中醫課時被壓縮,培養模式西化,學生有大量的時間是在學西醫而不是中醫,從傳承上已經斷代了,而且現在中醫 類醫院都是重西醫,靠儀器。”
在王濤看來,中草藥種植是第二大危險。“山藥為什么必須是焦作的淮山藥才有藥理作用?一定是那個地方的土壤、氣候、微量元素、微生物支持它的生 長,還有三七、人參,現在是隨便開塊地就開始種,這種種植是非常危險的。有一天你去抓藥,方子是對的,但藥不對了,藥是治病的工具,已經沒有藥理作用了, 瞬間你就會懷疑中醫。”
機
就在中醫被逐漸邊緣化,淪為補充醫學的地位時,其卻以其自身的巨大魅力成為各國爭搶的 “瑰寶”,早在2006年,韓國聲稱要將中醫改名韓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韓國人說,要讓中醫在韓國開花,同樣對中醫癡迷的日本人說,要讓中醫在日本結果。
韓國和日本的爭搶,看中的是這塊巨大的市場蛋糕。據不完全統計,“十二五”期間僅中藥工業、中藥農業、中藥商業、中藥保健品、中藥食品、中藥化 妝品、中藥獸藥以及中藥加工裝備制造業等在內的大中藥產業產值已經突破1萬億元。另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編制的《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統計數據顯 示,2015年僅中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就超過了7800億元。
令人驚嘆的是,這萬億規模的產值還只是中醫藥創造價值的冰山一角。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中醫藥、認可中醫藥,利用中醫藥養生、保健,中醫藥的辨證思想已逐步被人們所接受,中醫藥產業已經是國際公認的朝陽產業,中藥產業潛力也有望進一步釋放。
王濤認為,要扶植中醫藥產業,就應該學習瑞士,發展中醫主題的醫療旅游產業。“不要鼓吹中醫走出去,中醫無論到哪個國家,就要按照對方國家的標準,而中醫是中國的國寶,這個標準就應該是按照中醫文化來制定,所以要讓中醫留下來練好內功,對外做好宣傳。”王濤說。
近年來,醫療旅游已成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根據美國斯坦福研究機構調研數據顯示,2000年世界醫療旅游業的總產值不足百億美元,而2013年該收入為4386億美元,以全球醫療旅游增速是旅游業增速的兩倍計算,預計2017年全球醫療旅游的收入將達到6785億美元,占世界旅游總收入的16%。
另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公布的數據,目前醫療旅游市場的毛利已達到每年600億美元,并正以20%的年增長率快速增長。WHO預計, 到2020年,醫療健康相關服務業將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產業,觀光休閑旅游相關服務則位列第二,兩者相結合將占據全球GDP的22%。
目前,世界各地醫療旅游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日本精密體檢、美國重癥治療/生殖、泰國醫療旅游、韓國整形美容、德國鮮活細胞、瑞士抗衰老、西班牙高級醫療、印尼健康療養……
特色旅游品牌的形成,讓醫療旅游成幾何級增長。以韓國整容為例,根據韓國法務部統計,以醫療旅游方式訪韓的外國游客2011年為2545名,2012年增加到15688名,2013年則猛增至25176名。
近日,易觀智庫發布的《2016中國海外醫療旅游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游客赴日醫療旅游人次達241萬;赴韓醫療旅游人次 達611萬,赴美醫療旅游人次達220萬。另有數據表明,2015年中國約有2000萬人選擇海外就醫,年增長率為35%左右。
其實,中國是醫療旅游消費大國,但我國的醫療旅游產業一直發展滯后。2009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培育新的旅游消 費熱點”,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醫療健康旅游。此后幾乎每年國家都會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醫療旅游業發展。2010年發改委出臺《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 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提出“進一步擴大醫療機構對外開放”,允許境外資本舉辦醫療機構。
2013年國務院正式批復海南設立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并給予九項支持政策,同年,國務院還出臺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 見》提出“發展健康文化和旅游”。各地方政府也都在探索醫療旅游發展的道路。遺憾的是,沒有人提出過我國的特色品牌應該是什么。其實,中醫作為中國分羹全 球醫療旅游巨大蛋糕的特色品牌具備良好的基礎。
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開發!